中國電動車市場長期捲入惡性削價戰,搞到利潤愈來愈少,唔少車廠周轉緊絀。有外媒引述數據報道,超過三分之一喺內地上市嘅車企,目前流動負債已經高過流動資產,其中以比亞迪情況最嚴重,引起市場關注,擔心有車廠最快出年就會因資金鏈斷裂而執笠。
比亞迪截至上年年底嘅財務報表顯示,佢嘅流動資產約有3,710億元(人民幣),但流動負債就高達4,960億元,即係出現1,254億元嘅營運資金赤字,仲比兩年前升咗成36%。其他例如吉利、蔚來、賽力斯、北汽、江淮汽車等都被指出資金壓力非常大。
根據統計,2021年上半年16間主要車廠總共仲有2,905億元淨流動資產,但去到2023年底已經跌到得番1,043億元,足足蒸發咗六成以上。業界話,現金流愈用愈快,資金缺口愈嚟愈大,會進一步加劇行業整體嘅流動性風險。
中信證券嘅汽車產業分析師殷信馳指出,照住目前走勢推斷,最快去到2026年,中國車企可能會進入一個新一輪行業大洗牌,部份資金鏈頂唔住嘅企業會被淘汰。他仲話,一旦有車企斷資金鏈,對成個汽車產業會造成好大衝擊。
依家車廠削價競爭得咁激烈,連中國政府都開始留意。比亞迪近日一再大幅減價,外界更有人直指佢已經係「汽車版恆大」。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早前都講過,有啲車廠淨係顧住炒股,唔理實際經營風險,直言「汽車界嘅恆大其實已經出現,只係未爆」。
為咗處理資金鏈問題,中國工信部部長李樂成最近提出要整治內卷亂象,之後包括比亞迪喺內,多間車企都承諾會將向供應商付款期縮短至60日內,試圖舒緩拖數問題。但有業內人士話,依家車廠本身現金周轉都好緊,如果要硬性執行縮短付款期,對好多微利經營嘅企業嚟講等同逼入絕路,可能反而加速倒閉潮。
根據資料,今年第一季內地車企平均利潤率得3.9%,比去年同期跌咗0.7個百分點,雖然比亞迪表現叫做略為好啲,但成個行業壓力仍然好大。至於比亞迪方面,暫時未對外界報道作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