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美國與中國官員在倫敦蘭卡斯特宮,一座靠近白金漢宮的新古典主義宅邸,展開最新一輪貿易談判。這座宅邸由1825年「老大公」約克公爵委建,其軍事調動因一首童謠永垂不朽。作為一場充滿升級與退讓的貿易戰舞台,這裡再合適不過。
談判目標謙遜。美國希望恢復一個月前在日內瓦以為已達成的休戰,特別是敦促中國放寬對稀土及其磁鐵的出口限制。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6月10日表示,談判「進展順利……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在一起」。然而,即便和平得以恢復,局勢已難回到從前。正如中國俗語所述,過去幾週灑出的水,無法盡數收回鍋中。
中國官員對其經濟影響力與韌性顯然信心倍增。倫敦會談是兩個月內全球頭號強國第二次向中國求助。在日內瓦,美國需要中國同步降低關稅,讓雙方經濟從懸崖邊退回;在倫敦,美國則要求中國兌現「暫停或取消」稀土限制的承諾,緩解汽車製造業最顯著的供應鏈危機。這種需求的不對稱甚至延伸至兩國領袖。倫敦會談前,總統特朗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6月5日通話——這是特朗普1月就職以來的首次對話。特朗普稱這是「非常好的」通話,但習近平似乎並不急於接聽。
這並非美國設想的貿易戰劇本。特朗普4月2日宣佈全面關稅後,聲稱各國「爭相討好」以達成貿易協議。中國卻採取不同策略,以牙還牙匹配關稅。中國領導人展現出不惜犧牲自身經濟也要對抗特朗普的決心。雖然報復性關稅本身對美國傷害有限,但激發特朗普陷入瘋狂的升級循環,威脅雙方經濟陷入劇痛。美國最終難耐自傷之痛,間接放過中國。
4月前,許多經濟學家假設若特朗普兌現關稅威脅,中國出口將崩潰,人民幣暴跌。對美出口確實在4月與5月銳減,兩月合計較2024年同期下降28%。但中國總體出口增長6%,得益於對歐洲與東南亞的出貨增加。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現較4月2日前更強。
除了展現中國的抗壓能力與特朗普的耐痛極限,近期事件還彰顯中國最致命的經濟武器之一。4月,中國對七種稀土(如鋱與鏑)實施出口限制,這些元素用於確保電動車引擎與風力渦輪機磁鐵在高溫下運作。
這一中斷引發警鐘。5月底,福特位於芝加哥的運動型多用途車工廠停產。汽車與設備製造商協會警告更廣泛的供應鏈斷裂,並參與聯署信,強調稀土與磁鐵短缺將阻礙多種汽車零件生產。這些抱怨顯示中國對美國的強力箝制。此前業界已知中國的稀土霸權,但白宮或未完全領悟。過去兩個月宛如一場「武器試驗」,展現中國經濟脅迫工具的威力。
日內瓦會談後,美國或期望中國徹底取消限制。然而,中國政府轉而審核對特定買家的出口許可申請,流程卻緩慢且不透明,由人手不足的商務部應對如雪片般的申請。延誤激怒美國官員。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表示:「或許是中國系統的故障,或許是故意。」特朗普更直言,中國「完全違反了與我們的協議」,他在其社交平台上寫道。
短期內,美國難以鬆動中國的掌控,因建立替代供應鏈至少需三年,且仍無法滿足全部需求。有時,脫離箝制的最佳方式是反制以自己的箝制。美國有幾項選項。過去一個月,官員警告晶片設計軟件公司勿對中國銷售,威脅取消在美中國學生的簽證,並停止向中國國產客機供應關鍵部件。若中國加速稀土許可審批,美國或會放寬這些措施。
貿易戰未按特朗普預想進行。美國與中國皆無法徹底擊潰經濟對手,雙方以不同方式相互依賴。對中國而言,這一現實顯而易見;對美國,現應同樣明朗。雙方皆無法取得決定性勝利,亦不會解除武裝。更可能的是,他們將持續調動與撤回經濟武器,以制衡對方。這一模式,或許連老約克公爵亦能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