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專欄精選——彭博專欄】中國經濟復甦失敗帶來的慘痛教訓
【外國專欄精選——彭博專欄】中國經濟復甦失敗帶來的慘痛教訓

中國的經濟復甦進程未如預期般迅速。原本預計在嚴格的零確診政策結束後,中國將實現強勁的經濟反彈,但實際上,其經濟復甦進程迅速消退。預計明年的增長前景有限,除非習近平採取大規模的增長刺激措施。作為曾經的經濟強國,中國如何跌落神壇,給所有人提供了教訓。

      

儘管中國的增長放緩將限制全球經濟增長,但這並不一定是一場災難。這需要對中國在全球商業中的角色以及我們對中國的期望進行理性思考。即使今年令人失望,但北京可能已為全球提供了一個好處。在大流行病之前,中國經濟已經積累了多年的問題,但由於其先前的表現如此優秀,如此迅速地推動其他主要經濟體增長,這些問題被忽略了。

        

約5%的年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很可能在第四季度數據公布時實現,這是許多發達經濟體通常希望實現的,但仔細研究後的情況遠不那麼令人滿意:零售銷售尚可,但低於預期,房地產行業陷入困境,消費者和工廠出廠價格正在下降。國家統計局承認,復甦程度令人不滿意。

        

原本不應如此低迷。在2022年底習近平放棄嚴格的清零政策後,曾預測中國會取得巨大成就。亞洲股市在1月初進入牛市,人民幣升值,新加坡和泰國等鄰國熱切期待遊客湧入。監管前景也看起來很有希望,對科技公司的痛苦打擊似乎正在結束。

       

但到了年中,樂觀情緒已經退卻。人們不再尋找理由來讚揚中國從幾年的艱難時期中恢復過來,而是開始尋找軟弱的跡象。花旗集團的經濟學家們談到了“信心陷阱”。一系列文章和研討會質疑中國是否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預測中國經濟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的支持者陷入沉默。對北京的批評成了公開的話題。

          

這真的不應該如此驚天動地。雖然在本世紀初有著看似不可阻擋的高速增長率,但始終讓位於仍然令人印象深刻但增長速度更加溫和的經濟體。過去太少人關注成熟經濟所面臨的障礙。太多人把自己的職業生涯押在了這樣一種觀念上:中國擁有某種秘密武器,其崛起是歷史上罕見的事件。房地產公司負債累累、勞動力減少和國家日益嚴厲的懲罰措施正在侵蝕這些成就,但難道是新冠疫情才讓這一點變得清晰嗎?

      

在最近的《外交事務》雜誌文章中,亞當·波森追溯了這種不安的根源到2015年左右,當時政府開始以更隨意的方式揮舞其權力。但大流行病,尤其是習近平的極端反應,將這些挑戰推到了前台。波森是華盛頓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主席,他寫道,中國遭受了一場“經濟長期新冠”的困境。

           

即使在嚴厲的防疫措施解除後,其昔日的動力也未恢復。波森寫道:“這種情況是體制性的,唯一可靠的治療方法,就是可信地向普通中國人和公司保證政府對經濟生活的干預有限,但無法實現。”他認為,病毒本身沒有造成最大的損害。真正的轉變是公眾對嚴厲封控措施的反應。家庭和小企業現在寧願囤積金錢,也不願投資。

           

中國領導人本月在他們的年度經濟工作會議上,幾乎沒有跡象表明他們準備大力刺激增長。央行已經小幅度降低利率,預算支出是支持性的。至少在公開場合,似乎沒有太大的胃口在2024年大幅改變方向。 也許真正的調整發生在中國之外,這個國家不再被視為商業界的強者,我們看到了中國龐大但行動緩慢的經濟局限。

         

盡管重置對中國的印象會令人不安,但更大的轉變可能在於我們的期望和我們認識成功或失敗的方式。讓我們為2023年歡呼,當我們對中國的看法回歸現實。對新一年來看,現實主義的一劑調和並非壞事。

發佈時間: 2023年12月27日 22:20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