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灣《中央社》23號報導,中國年度「雙十一購物節」即將再次到來,不過連續幾年有平台「偷跑」,提早開始折扣活動,銷售仍一年不如一年。有商家、分析師評估,今年銷售額恐難大幅成長,原因在於經濟環境重挫消費信心;加上電商競爭發展多元化,在其他消費時節同樣可以購物。
「雙十一購物節」起源於電商公司「阿里巴巴」嘅促銷活動,後演變成為中國電商「打折扣戰、追求業績成長」嘅競逐地戰場。受中國「房地產危機持續、貿易緊張情勢升溫、官方監管政策趨嚴」等影響,中國經濟前景不確定性增多,加上三年武漢肺炎疫情嘅摧殘之下,雙十一購物節嘅熱度已不如以往。
《路透社》報導引述傢俱供應商Wu Qian 嘅意見指,今年雙十一購物節可視為「清庫存」嘅機會,或可以獲得微薄利潤,但不指望有整體銷售成績成長,消費者現已不再等到購物節先購物,電商選擇咁多,一整年任何時間都可以消費。
「星圖數據」(Syntun)概估,中國主要電商平台在舊年累計商品銷售總額(GMV)年成長為2%,達到1560億美元,同過往常態性嘅兩位數成長相差好大。獨立電子商務專家Lu Zhengwang指,而家供應商愈趨理性,GMV已非核心追求,利潤先係;不過,利潤好難達到,競爭非常激烈,需用更平嘅價錢先能賣出商品。
46歲嘅民眾Zheng Li表示,以前非常重視雙十一購物節,會選在期間內搶購服裝、日用品,而家唔會咁樣消費,今年搵唔到購物動機,或只會買件羽絨外套俾仔仔。
《路透社》報導指,中國電商競爭一直採取折扣戰,低價競爭同意味著壓榨好多細企業嘅利潤;今年同跡象顯示,「阿里巴巴」國內電商部門對商家採取支持措施,因為平台都發現,要求降價將使商家冇法支付廣告費。
「消費、投資、出口」被視為拉動經濟成長嘅「三駕馬車」,國家統計局最新資料顯示,中國第1至3季嘅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增率分別為「5.3%、4.7%、4.6%」,今年恐難達成年初政府工作報告設定嘅全年經濟成長率5%左右目標。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深專家委員會委員 朱民,日前在官媒《央視》節目「新聞1+1」中坦言,欲達全年GDP增長目標5%,將會係一項大挑戰,必須著力於「房地產、民間消費」,要拋出更多政策支持民眾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