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疲弱,導致地方政府財政壓力加大,有啲地方政府開始加強向企業同市民徵收罰款,以彌補收入不足。根據中國學者嘅分析,2022年全國罰沒收入達到人民幣4283億元,創下十年來嘅新高。中國司法部近日亦表示,會遏制亂罰款嘅情況。
據了解,蘇州大學東吳智庫研究員劉成良指出,罰沒收入作為非稅收入嘅一部分,近年嚟增長異常,特別係自2020年開始更加明顯。佢整理嘅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罰沒收入約為3062億元,而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分別上升至3113億元、3711億元同4283億元,增幅明顯,而且2020年至2022年間,罰沒收入喺非稅收入中嘅佔比超過10%。
劉成良指出,呢個現象同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結構唔合理有關。過去20多年,地方政府高度依賴房地產相關收入,但隨住樓市疲軟,地方財政收入大幅下降。再加上經濟低迷,政府為咗支持企業實行減稅,進一步影響地方稅收。
另外,中國中西部好多縣級行政區缺乏自主財政造血能力,長期依賴上級政府嘅轉移支付維持運作。然而,隨著轉移支付不足,罰沒收入成為地方政府應急財源嘅手段之一。好似有報道指,中國北方某個縣一年內因交通違規罰款就收取咗3000幾萬,而當地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只有1億多,顯示出罰款對地方財政嘅重大貢獻。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面對大額剛性支出壓力,財政投入不足可能會引發不穩定問題。最近,河南多個地區就出現咗醫護人員追薪事件,甚至有黨政機關嘅幹部反映工資被拖延發放,進一步顯示地方財政面對嘅困境。
針對罰款問題,中國司法部副部長胡衛列喺國新辦記者會上表示,司法部已經聯合國家發改委,就《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公開徵求社會意見,草案涉及保障企業權益同提供服務,強調禁止利用行政或刑事手段違法干預經濟糾紛,並且明確禁止亂罰款、亂檢查同亂查封等行為,以優化營商環境。
司法部嘅表態顯示,中央政府已經著手解決地方政府喺財政壓力下濫用罰款嘅問題,並且推動營商環境法治化,保障民營經濟嘅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