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華退去618電購節大消氣!造節頻率過高!

根據台灣《中央社》17號報導,中國電商平台在過去幾年,會在6月18號大肆宣傳購物節,不過今年「618電購節」退去繁華,消費者反應冷淡,取而代之嘅係「理性消費」,不再追求往年嘅「大買特買」。有分析指,中國消費者在經歷過去10幾年嘅「烈火烹油」之後,電商大促銷熱潮似乎已冷卻,不只商家難以帶動購物,消費者嘅「期待感、新鮮感」亦劇烈下降。

 

「618購物節」源於中國電商巨頭「京東」嘅週年慶,「京東」成立於1998年,過去多會在公司誕生日6月18日搞週年慶大促銷,之後包括「淘寶、天貓、蘇寧、拼多多」等電商,亦選擇在同一日加入戰局,618先成為網購商在1111之外,另一個「年中」購物節。報導指出,今年618來臨之前,多間中媒以「靜悄悄」來形容今年嘅「購物節」氣氛,各大網購平台大改常態,由高調宣傳轉為低調,過去主要幾個「大台」,影響力亦大不如前。

 

財經媒體「鋅財經」引述專家口述指,購物節「遇冷」源於消費潛能被「消化」(多行業被嚴打),加上市場消費「疲勞」(經濟持續下行),網購商宣傳同實際「有差距」,線上購物「弊端」逐漸浮現,消費者更注重實體體驗及服務。報導指出,消費者經歷10幾年電商「烈火烹油」嘅大促銷後,期待值、新鮮感雙雙下降。有平台商家為咗留住消費者,開始瘋狂在細節上競爭,「玩法、動作」等走向過度一致,好似「冇新故事可講」一樣,令消費者感到厭倦。

 

報導認為,造成消費疲倦嘅原因,同電商「造節」頻率過高有關。尤其在近幾年,由年中618至年末雙11,幾乎月月都有各類大小購物節,舉例有:天貓「五一促銷、510週年慶、520禮遇季」,同618購物節「高度」無縫銜接,消費者已感受唔到「大促銷」嘅刺激。有統計顯示,截至舊年為止,多個主要電商嘅618全網交易總額,其增速已連續3年放緩,舊年嘅年增率只有14.77%,增速係近3年最低。618嘅「邊際效應」正加速遞減,能創造嘅價值亦無法同過去相提並論。

發佈時間: 2024年06月17日 17:53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