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灣《自由時報》15號引述《彭博》專欄作家 瓦斯瓦尼(Karishma Vaswani)撰文指,台灣面臨美國總統 特朗普高額對等關稅威脅,但台灣並未因關稅而變得更脆弱,卻反在多方面遭遇中國圍攻,包括自台灣內部削弱台灣力量,如果不更緊急應對有關威脅,就有可能失去得之不易嘅自治權利。
瓦斯瓦尼指出,台灣一直係地緣政治熱點,若不加強其軍事實力,通過早應通過嘅國防預算,再不協助台灣人民為長期存在、可能發生嘅中國侵略威脅做足準備,就可能會失去得之不易嘅自治權。
部分分析人士推測,特朗普對貿易夥伴發起懲罰性關稅,恐會加速中國對台嘅統一進程,因華府已為此「分心」。中國亦一直對台加強軍事活動,包括向台灣周邊派遣數量激增嘅戰機及海警船。
戰略家將該行動稱為「蟒蛇策略」(anaconda strategy),即自「軍事、經濟、外交、心理」上扼殺台灣,最終迫使台灣統一,而毋須對台正式宣戰。
中國顯正為台海對抗做準備。中國人民解放軍目前係世上最大嘅海上作戰力,並繼續快速現代化。近期拍攝嘅新型駁船影片顯示,中國或已具備向台海運送數萬官兵及重型裝備能力。能力並不等於意圖,有關畫面正提醒眾人北京方面嘅野心。
與此同時,中國亦透過台灣內部「協力者」削弱台灣力量。近年台灣對間諜罪嘅起訴量大幅增加,尤其係針對軍人嘅間諜罪。北京正利用AI人工智慧製造虛假資訊活動,用以分裂台灣社會,並嘗試切斷海底通訊電纜以孤立台灣。
復旦大學 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者 信強指出,中國可能會利用 特朗普嘅不可預測性為自己謀利。信強認為,中國認為 特朗普係可以交易嘅對象,該諗法恐使 特朗普陷入危險,但亦可能有啲用處。
台灣自身嘅政治情勢亦可能令中國佔上風。執政嘅民進黨及反對黨國民黨在國會對立,致關鍵國防法案被推遲。充滿不確定性嘅環境加上欠缺美國嘅安全保障承諾,可能正中習近平下懷,使台灣人相信「在北京懷抱內,比在華府嘅懷抱更安全」。
特朗普對貿易夥伴徵收關稅,並使出90日暫緩呢一招,係俾大家一個談判嘅機會,而台灣嘅 賴清德總統正希望透過今次機會,向 特朗普提出協議,不僅足以確保貿易關係,仲可以保證安全關係。
然而,淨係依賴呢一點仍存在風險。賴清德係時候要運用其政治技巧,促進反對黨等達成協議,而非放任內鬥破壞台灣嘅安全規劃。在缺乏美國為首嚇阻中國嘅戰略情形下,台灣必須優先考慮自力更生,包括努力通過國防預算。
芬蘭、瑞典等國用咗數十年,為應對俄國侵略等威脅做準備,其經驗及教訓相當有啟發。台灣正在實施全體社會韌性訓練,包括公民訓練、民防措施,將有助於為潛在攻擊做足準備。過去因舊政府擔心驚嚇公民,有關備戰努力被淡化,而家認清緊迫性係一種進步,應繼續推行。
台灣亦應協調應對中國AI假資訊活動,並對民眾進行教育,加強媒體素養、公眾意識,幫助人們認識到威脅嘅規模。特朗普嘅交易式外交,恐使台灣陷入孤立,因為中國將善用其漏洞。因此,單獨依靠美國政府意願以獲保護,等於攞自己嘅未來來賭博。台灣正遭受中國圍困,但台灣並非冇選擇以鞏固自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