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灣《中央社》7號報導,美國總統 特朗普2號宣布對中國加徵34%對等關稅,不但使中國自今年來累計被加徵關稅達至54%,多個東南亞國家同被徵以高額對等關稅,不僅關閉中國商品進入美國嘅前門,同重重閂上供繞道「洗產地」嘅後門。
《紐約時報》報導提到,有分析人士認為,由於 特朗普(Donald Trump)對越南、柬埔寨等中國商品轉口國徵收對等關稅過高,恐會促使原中國企業考慮重返中國。
《紐時》北京分社社長 柏凱斯(Keith Bradsher)撰文指,自 特朗普7年前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以來,無數中企投入數十億美元在越南、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墨西哥等國建廠,啲工廠一直自中國進口零部件,並將零件、機殼等組裝為成品後銷去美國。
然而在 特朗普回任美國總統後,已在冇幾耐之前對墨西哥徵收額外關稅,美東時間4月2號更對中國在東南亞嘅「夥伴國」,即係貿易上倚賴中國嘅小老弟們,徵收最高達49%嘅對等關稅。
除此之外,特朗普並宣布自5月2號起對「原免稅、價值不足800美元」嘅中國小額包裹開徵關稅,此舉將致美國消費者透過「Shein、Temu」等中國網購平台購買商品嘅費用上升。
報導指,特朗普在第1任期內,已對無數中國進口商品徵收最高25%關稅。第2任期又在該基礎上,再對直接來自中國嘅商品徵收54%關稅,加上對東南亞國家徵收高額對等關稅及開徵小額包裹關稅,試圖切斷中國商品進入美國貨架、家庭等替代途徑。
諮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新加坡辦事處中國主管 王丹直指,此舉係針對性封堵中國商品進入美國市場嘅「後門」。咁樣一來,無論直接進口或透過第三國進口,來自中國嘅商品進口成本將永久性提高。
有商界及分析人士指,特朗普對「越、柬」等中國商品轉口國徵收對等關稅過高,恐促使企業考慮重返中國。雖然東南亞多國工資低於中國,但其勞動力成本多會被「鋼鐵、塑膠、電子件」等更高成本抵消。加上港口、機場擁擠,道路品質不佳,恐致發貨延遲、品質難控等問題。
報導指出,相形之下,墨西哥成為中國商品「後門國」中嘅例外,特朗普2號並未對墨西哥宣布徵收對等關稅。即使佢曾對墨西哥進口商品徵收25%關稅,但隨後又對商品「多數零組件在北美製造者」取消關稅,僅中國零件比例較高嘅產品會被徵25%關稅。
墨西哥已同約50國簽訂自貿協定,但不包括中國。兩名知情人士透露,美國一直同墨西哥進行談判,討論墨西哥是否向未簽訂自貿協定嘅國家提高關稅。一旦執行,便可阻止中國商品自墨西哥轉口進入美國,使墨西哥嘅經濟及美國聯繫得更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