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灣《中央社》6號報導,巴拿馬運河管理局(ACP)日前宣布,將啟動戰略性的「能源走廊」建設計畫,在巴拿馬運河沿岸興建「無水第四航道」,即係經地面輸送嘅天然氣管線,連接大西洋、太平洋兩端,以提升天然氣船跨洋轉運效率,並已啟動招標作業。
巴拿馬媒體《新聞報》(LA PRENSA)指出,該建設項目被稱為「無水第四航道」,主要係透過地面管線,便利天然氣船不再依賴運河船閘轉運,而係經由地面輸送並裝卸。
巴拿馬運河管理局解釋,天然氣船自美國德州、路易斯安那州等港口出發,運抵巴拿馬大西洋岸港口後先儲存在當地設施,再經由運河沿岸管線,輸送至太平洋端嘅設施,並再次裝填入天然氣船,並出口至亞洲市場,大幅降低整體物流成本。
新項目代表巴拿馬運河運營方,計畫自傳統航運營收,轉型開拓能源轉運嘅新業務。此舉不只將節約運河通行費、領航拖船等相關成本,同時利於航運公司更彈性使用有關船隻,可在兩大洋分別運營運輸船隊,簡化整體航線。
此外,報導令指出,由於近年氣候變遷致水源缺乏,巴拿馬運河傳統以水閘操作運河,多次面臨水位降低、貨船塞港等調度壓力。而天然氣管線不依賴珍貴水資源,而係藉由將液化天然氣在運河兩端嘅港口之間轉運,既可節水又可加快運輸效率。
《新聞報》對此分析,近年由於俄烏戰爭影響全球能源運輸路線,部分原通過巴拿馬運河嘅天然氣船改道,致通行數減少。巴拿馬希望藉由新運輸模式,重新爭取失去嘅市場。
此外報導又話,中東石油出口國目前主導亞洲能源供應,但巴拿馬若成功建立「能源走廊」,將可提供亞洲市場,尤其係「中國、日本、韓國」另一種具有競爭力選擇。
巴拿馬運管局在2023年就已編列預算,投入5.5億美金取得運河周邊超過2300公頃土地,做為未來區域開發之用。如果「無水第四航道」氣管計畫順利建成,巴拿馬將成為全球少數同時具備海陸兩種能源轉運能力嘅國家,對國際能源市場、地緣經濟將有重大影響。
報導指,巴拿馬運河天然氣管將採BOT模式,等能源相關企業參與設計、建造、營運。管線建設完成後,業者可循運河港口模式,其「特許經營」將有一定年限,而運河管理局將保留設施所有權,並按實際輸氣量收取過境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