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灣《中央社》16號報導,特朗普在近日受訪時再提,讚自己主打嘅關稅政策奏效,連台積電董事長 魏哲家呢名「商界最受敬重嘅人」,都帶著2000億美元前來投資。並強調,如果 魏哲家冇咁做,就必須支付巨額關稅,以取得銷售晶片嘅「特權」。
美國總統 特朗普日前受電視節目「全力以赴」(Full Measure)、保守派主持人 艾特基森(Sharyl Attkisson)訪問,期間佢講到關稅,同講到烏克蘭戰爭。完整節目在當日上線。
佢首先反駁主持人「關稅應長遠先能見效」嘅論調,特朗普聲稱,只需短期內,美國民眾就可睇到關稅奏效。佢並以 台積電擴大對美投資為例,表示全球最大晶片商正投美2000億,並形容台積電總裁魏哲家係「商界最受敬重之人」,而且不僅在半導體產業。
魏哲家在3號同 特朗普於白宮會晤,宣布台積電在現有對美650億美元投資外,將再加碼投資至少1000億美元,用於興建3座晶圓廠、2座先進封裝廠等設施。
特朗普曾要脅話,要將晶片關稅提高至25%,甚至一度話要對台灣出口至美國晶片徵收100%關稅。佢在節目中話,台積電就係因其關稅政策先會咁做,否則就必須支付「可觀嘅關稅」。
特朗普分析,當關稅促使外商來美設廠時,大量資金就會湧入,因為啲工廠需雇用承包商、分包商、混凝土、鋼鐵廠等。佢認為,美國初期就可睇到經濟效益,尤其在工廠正式運作後,外界可睇到更大影響。並強調在金錢收益及就業機會之間,佢更希望見到就業機會成長。
特朗普嘅訪談著眼於美國在半導體方面嘅自主,但科技網TechSpot今年2月曾就「台美兩地建半導體廠」加以分析,並對兩地差異進行報導,報導直指,在美國建廠所需時間及成本約為台灣兩倍。因此外界認為,就算台積電加速其建廠速度,都難以在特朗普今次任期內見效。
TechSpot以台積電在 亞利桑那州建廠所遇到嘅重大挑戰切入,在當地「難以搵到技術嫻熟嘅勞工」,上述情形在台灣少見,可見美台在建設晶圓廠上嘅巨大差異。報導並指,台美在管理階層、員工之間嘅文化差異同構成障礙,凸顯兩地建廠效率嘅根本差距。台灣製造設施方面擁有強大專業知識,緊追其後嘅係中國、東南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