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航運低調撤出香港 抵港貨船四年大跌3成
國際航運低調撤出香港 抵港貨船四年大跌3成

根據《自由亞洲電台》(RFA)6號報導,受累美中關係緊張,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正逐步惡化。《路透社》在當日引述消息指,部分航運公司正低調將業務遷出香港,並註銷在港船舶登記,目的就係為避免在美中角力中,船隻恐被中國當局徵用,或受美方制裁。

 

另有指數據顯示,在港註冊嘅遠洋船數較4年前減少逾8%,當中近百隻大船過去2年改於新加坡、馬紹爾群島登記。《RFA》翻查港府資料後發現,以「香港區旗」抵港嘅遠洋船隻船次,在過去4年中大跌逾30%,比疫情嗰陣更差。

 

《路透社》引述20幾名航運高層、保險公司及熟悉香港嘅律師指,業界憂慮美中緊張局勢升級,特別在台灣問題上,作為重要海運樞紐,香港不得不在北京壓力下,去支持中國嘅國家安全利益。由於北京指派嘅香港領導,擁有在緊急情況下奪取航運嘅控制權,不排會徵用在港註冊嘅船,而美國對中船恐採嚴厲審查甚或制裁。

 

根據國際船舶數據公司「VesselsValue」分析,儘管有大量中資船舶湧入香港註冊,但以今年1月最新數據顯示,在香港註冊嘅遠洋船只有2366隻,較4年前2580隻少逾8%。過去2年間,有74隻乾貨船、15隻油船、7隻貨櫃船,註銷在港嘅船舶登記,並改往新加坡、馬紹爾群島重登。

 

經《RFA》翻查港府最新數據,發現以「香港區旗」抵港嘅遠洋船隻船次,由2017及2018年逾3000船次高峰逐年下跌;2024年唯得1875次,較2020年武肺爆發時嘅2735次,大跌逾30%。至於香港註冊船數目中嘅「遠洋船」一項,今年1月為2173隻,比2022年同期2324隻,少約6.5%。

 

而事實上,美國政府舊年9月前已多次警告美企,因應《港區國安法》實施、中國利用香港規避制裁及擴張勢力,在香港經營嘅風險愈來愈高。上月,美國貿易代表辦事處建議,向中國航運公司及其他經營使用中國製船嘅公司,徵收高額美國港口費,以對抗中國在造船及海運物流領域嘅「針對性主導位」。

 

港府回應《路透社》指,有鑑於地緣政治及貿易環境不斷變化,航運公司審查營運情況係好自然嘅事,佢並強調「登記船舶數在短期內波動屬正常」;又指「冇法律」可授權香港領導徵用船隻,並配合中國商船隊服役,但港府拒絕回應在中美衝突期間,會否有機會動用殖民時代嘅「緊急權」,包括控制船隻及財產。

發佈時間: 2025年03月07日 13:43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