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自由亞洲電台》26號報導,中國共產黨 中央委員會及國務院,在周二25號向全國印發《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並稱係為組織應對突發事件嘅總體制度安排。該文件「突如其來」印發,引發外界質疑,唔少人在網上推估,在社會矛盾加劇、民怨沸騰之下,統治者為尋求自保而推出該方案。
舊年全國多宗惡性事件頻發,引起中外廣泛矚目。《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選在此時印發,外界睇來認為非巧合。身在荷蘭嘅民主人士 林生亮在受訪時表示,該文件反映中共統治者嘅「危機心態」。佢指出,中共係一個好有危機感嘅黨,恰巧在呢個時候發文件,以此反證佢哋對危機「事態、形勢」並冇好大把握。
根據中國官網發佈內容,制定《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嘅目的,係為咗「有效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應對突發事件」,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國家安全及社會穩定。
長期研究中國維穩體制、化名 葛平嘅專家對此分析指,該預案出臺或同2022年底嘅「烏魯木齊大火、四通橋事件、白紙運動」等一系列事件有關,應急管理部對「白紙運動」進行覆盤,而且係事發後半年先出手。
葛平介紹指,應急管理部在覆盤中認為,類似於白紙運動嘅突發事件「無解」,因為完全無法預測,各地政府同缺少應對預案。一旦苗火自學校內延伸到社會時,完全冇咁樣嘅預案。葛平並指,自己曾親身赴某地白紙運動現場觀察過,現場可見有人大喊「習近平下台」,而周圍嘅公安警完全冇動作,因為佢哋根本冇預案。
而值得注意嘅係,在白紙運動期間,北京、上海等地嘅公安亦曾對運動進行積極干預,並對參與者實施打壓、抓捕。《應急預案》中提到,所謂突發事件意指突然發生,造成或可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採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之「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衛事件、社會安全事件」。
葛平指出,尤值得注意嘅係,當局在其中將「社會安全事件」納入。《應急預案》說明,社會安全事件主要包括刑事案件,以及包括「恐怖、群體性、民族宗教」事件,金融、涉外等其他影響市場、社會穩定嘅突發事件。
葛平認為,在具體列舉後,或會有相應嘅具體預案出臺。例如在2022年彭立發(彭載舟)四通橋抗議事件後,中國政府應已有相應預案。舊年七月底,湖南婁底新化縣當地青年 方藝融,當街懸掛民主口號橫幅,隨即被消失。嗰種處理方式應係仿照四通橋事件。
曾任職 內蒙古自治區 法制研究室副主任、長期參與當地「應急管理預案制定」嘅 杜文 認為,今次《應急預案》同過去最大分別就係納入「社會安全事件」。不過 杜文將此形容為「制度上嘅進步」,杜文解稱,過往中央政法委管理社會突發事件「非常黑箱」,整體操作非常不專業、隨意性很大,鎮壓起來相當殘酷。
對於制度僵化、說一是一嘅體制,杜文補充話,《應急預案》中嘅做法「有中共統治體制」嘅背景,中共內部有一派較傳統嘅技術官僚,傾向將國家制度化,將各種作法明確。例如將突發事件「專責化」,交俾一批人「有序應對」,而國務院「法制辦、司法部」就係做緊呢件事,我相當清楚。
透過《緊急預案》中可以見到,在應對各類突發事件時,自中央到地方嘅指揮體制中,未有再提及政法委嘅角色;在中央一級,係交由公安部負責協調,處置社會安全類重大突發事件;在地方上就更分散,各類突發事件全交由各級黨委、政府牽頭,個自組成突發事件應急指揮機構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