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灣《中央社》24號報導,2025年中共中央一號文件在23號公布,全文聚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中國官媒《央視》報導引述官員宣稱,該文件「改革意味濃」,並首次提出「農業新質生產力」,包括利用無人機技術等,能有效改變農業生產發展。
《央視》報導指,在尋日發布嘅「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紮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嘅意見」,係自中共18大以來連續推出嘅第13個指導「三農」工作嘅一號文件。
中國農業農村部 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金文成表示,文件聚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改革意味最濃」,並指官方要用改革來破解「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面臨嘅難題及挑戰,從而實現鄉村全面振興。金文成並表示,改革嘅重點首要係「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在「三塊地」即「承包地、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方面進一步下功夫。
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 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涂聖偉表示,文件突出「以深化農村改革來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當中提到改革事項較多,歸納起來實際上係在「地、錢、人」三個關鍵要素。涂聖偉表示,改革係一個系統工程,「人、地、錢」方面各有自己嘅改革任務,只有形成協同效應,先可以充分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報導表示,文件另一重點就係首提「農業新質生產力」。金文成表示,「農業新質生產力」包括而家嘅生物育種技術、無人機技術、人工智慧技術、數位技術等,有關技術可以有效改變農業生產發展狀況,在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有重要意義。
涂聖偉表示,數位技術應用在「農業領域、鄉村領域」,不只可改變傳統生產模式,並可帶來新發展模式,推動農業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報導指,文件其他重點包括「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底線、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在城鄉融合背景下嘅鄉村全面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