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自由亞洲電台》12號報導,在中國農曆年蛇年伊始,中國中紀委再次公佈第四位受調查幹部,除咗再有一名中國兵器裝備集團高管落馬,亦有跡象表明,軍隊反腐正在向軍工企業蔓延。今次整肅是否會影響中國軍力,加速實踐 習近平掌握中國軍隊?
中共中紀委官網在2月12號發佈消息稱,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劉衛東,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調查。公開資料顯示,劉衛東在1966年出世、目前59歲,爭一年就可退休。目前 劉衛東在「兵裝集團」管理層中排名第四,僅次於董事長、總經理、黨組副書記。
中國「兵裝集團」主事軍事裝備「研發、設計、製造」,該集團成立於1999年7月1號,係中共十大軍工企業之一,現為中央直管嘅特大型國有央企。外界注意到,在中共對軍隊嘅反腐中,劉衛東嘅上司、該集團董事長 許憲平,同時兼任中共中紀委委員,但佢在1月初並未出席中共第20屆中紀委第四次會議,引發外界關注。
有關於「航母、核武」所存在嘅嚴重資金使用問題,以及其他種種跡象皆表明,刮向中共解放軍內部嘅反腐風暴,正逐漸擴大至軍工央企。而此前已有多名軍工央企高管落馬,在公眾視野中消失。包括1月18號,「殲-20」總工程師 楊偉、總經理 郝照平被免職;2024年10月,負責生產高科技軍裝嘅「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原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何文忠被捕。
亦包括2024年8月,「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原黨組書記、董事長 譚瑞松被宣佈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此外,中國核工業集團董事長 餘劍鋒、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董事長 周新民、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總經理 劉大山等多名軍工集團負責人,在新年期間慰問活動中「缺席」,引發「被失聯」等聯想。
美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員 馬利明(Lyle Morris)認為,中國對軍工系統嘅清洗,在幾年前就已開始。例如在2023年12月,中國政協就取消咗三名中國軍工企業負責人嘅政協委員資格,包括:中國北方工業集團董事長 劉石泉、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董事長 吳燕生、中國航天科工集團高管 王長慶。
在同一個月,負責監督中國航空母艦開發計劃嘅「中國船舶工業公司」前董事長 鬍問鳴,同因腐敗等指控,被法院判處13 年監禁,而該次宣判距離共產黨監察人員對其嘅首次調查,其實已經過去三年幾有餘。2024年10月,火箭軍最高研究院前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 肖龍旭同被宣佈,免去全國政協委員的資格。
馬利明對此分析指:同軍隊內大變動類似,在中國國企負責武器製造研究嘅高層領導,受到如此大規模嘅打擊,表明中國在武器支出採購方面存在重大問題。咁多軍工企業高管被查就表明,習近平最重視嘅兩項軍事投資「航母、核武」存在資金管理不善等情況。如果軍事採購系統存在資金嚴重濫用情況,恐會對武器系統週期及解放軍內部系統整合產生影響。
美國退役海軍少將、保衛民主基金會(FDD)網路及科技創新中心總監 馬克·蒙哥馬利(Mark Montgomery)認為,劉衛東被調查,或同其他反腐行動冇太大分別。蒙哥馬利認為,習近平進行上述逮捕行動存在好多原因,可能係為咗要黨內幹部守規矩,亦可能係為咗要減少腐敗,但 習近平亦可能因計劃進展不順而感到沮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