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安全會:美若棄領導位公共利益恐癱

根據《自由時報》11號報導,年度「慕尼黑安全會議」將自週五14號起一連3日登場,在大會提前公布嘅151頁報告指,世界已自以美國為首嘅後冷戰單極時代,轉向冇單一意識形態占主導位嘅多極時代。

 

而美國總統 特朗普多次放話,要納入加拿大等外國為領土,此言導致美國恐因此不再被視為「穩定支柱」,而係「需防範」嘅風險之一,報告指,全球正在進入一個「緊張及不確定性」加劇嘅時代。

 

英國《衛報》指,該會議被視為國際安全政策決策者之間,「最重要」嘅國際論壇,將會由美國副總統 范斯所率領嘅白宮代表團,同歐洲政治及軍事要角首次會面。陪同 范斯出訪嘅仲有國防部長 赫格塞斯、國務卿 魯比歐、烏俄問題特使 凱洛格。

 

據悉,美方恐會被問到「美國未來嘅領導角色為何」,以及 特朗普嘅「烏俄停戰協議」。此外,歐洲領袖同將敦促 范斯,在任何談判之前,應採取措施削弱俄國,並將了解美國是否會在停火後,支持由歐洲主導嘅援烏防衛事宜,無論係透過北約或當方面提供。

 

在會議揭幕前,大會發布一份安全報告,揭示今年會議嘅主軸。報告指,美國總統 特朗普就任後,一直提倡美國買下格陵蘭島、收回巴拿馬,並暗示加拿大加入美國成為第51州。來自華府嘅訊號顯示,美國不再有意擔任自由國際秩序嘅守護者。

 

美國放棄全球領導角色嘅影響力,超出戰爭及和平問題,如果冇美國過去幾十年嘅全球領導力,難矣想像國際社會有能力維繫航行自由等全球公共利益,甚至無法解決人類面臨嘅多重威脅,更不清楚是否有他國願意領銜,繼續維繫全球公共利益。

 

報告預測,世界將有愈來愈多國家爭奪影響力,意味著未來嘅秩序恐更加混亂,幾乎冇一個近乎普遍嘅規則、原則、合作模式;自由主義秩序未必會消失,但其影響力將愈來愈侷限在西方或親西方地區。

 

美國恐會加強遏制中國,但中國亦可能自美國退出嘅國際承諾,或疏遠長期合作夥伴嘅決策中受益。例如,七大工業國集團(G7)成員國都認為,現時美國所帶來嘅風險遠超俄國;英德以外嘅五國更認為,極端氣候事件嘅環境風險較俄國更大。

 

報告警告,雖然新興大國影響力上升,為建立更加公正、和平嘅國際秩序帶來希望,但日益加劇嘅競爭、兩極分化、單邊行動,恐會在冇共同規則以及有效多邊合作嘅情況下,造成一個更加衝突嘅世界。

發佈時間: 2025年02月12日 14:55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