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亞望遠鏡完成銀河拍攝退役

根據《自由時報》15號報導,歐洲太空總署(ESA)嘅「蓋亞」(Gaia)太空望遠鏡,在執行長達10年半嘅銀河系製圖任務後,預定將在本月15號正式結束科學觀測。呢項革命任務因其冷氣體推進劑將耗盡,為其任務劃下句點,不過其累積嘅龐大數據,將持續影響天文學研究。

 

科學媒體《IFLScience》報導,「蓋亞」嘅目標係創建最詳細嘅銀河系3D圖,記錄超過10億粒恆星嘅「位置、運動、溫度、成分」。呢項始於2013年嘅任務,原訂任務期係5年,後因成果豐碩而多次延長。蓋亞嘅觀測數據,令全世界天文學家得以追蹤星群運動、揭示古代星系碰撞,並發現距離地球最近嘅2個黑洞,甚至可能代表著一類新型黑洞。

 

蓋亞的觀測範圍同遠超銀河系本身。數據顯示,銀河系衛星星系「小麥哲倫星系」(Small Magellanic Cloud)可能由2個星系組成。蓋亞並觀測到許多非預期目標,例如:遙遠嘅類星體及星團,拓展天文學研究嘅視野。ESA蓋亞計畫科學家 薩爾曼博士(Dr. Johannes Sahlmann)表示:蓋亞嘅數據僅釋出一部分,其影響力難以估量,但過去11年嘅成功運行,已取得龐大科學數據、價值非凡。

 

蓋亞嘅資料釋出計畫仍繼續進行。2026年第4次資料釋出(Gaia Data Release 4)將涵蓋5年半嘅觀測數據,有望帶來更多突破性發現。涵蓋完整10年半資料嘅最終版本,預計於2030年前後發布。所有蓋亞數據皆為公開資源,任何人均可取用,將大幅提升資料嘅應用潛力。

 

薩爾曼博士強調:蓋亞嘅數據釋出,將持續推動銀河系結構、恆星形成及演化、雙星系統及系外行星等領域嘅研究。蓋亞嘅成功將激勵新一代科學家,促使後續任務嘅規劃及實現,並持續挑戰太空天體測量嘅極限。

 

未來,薇拉魯賓天文台(Vera C. Rubin Observatory)等新觀測計畫,將接續蓋亞嘅任務。該天文台預計編錄170億粒恆星,但精度仍不及蓋亞。

 

蓋亞嘅「近紅外任務」(GaiaNIR)提案,計畫以紅外線波段進行觀測,克服宇宙塵埃嘅干擾。提案人 霍布斯教授(Professor David Hobbs)指:蓋亞僅測量咗銀河系嘅1%。紅外線技術可深入觀測銀河系核心區,彌補蓋亞嘅不足。

發佈時間: 2025年01月15日 16:48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