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灣《自由時報》26號報導,有知情人士向《彭博社》透露,中國正在考慮向其最大國營銀行注資1萬億人民幣,加強銀行支撐陷入困境經濟嘅能力。
《彭博社》報導指,有知情人士表示,該筆資金將主要來自發行新嘅「特別主權債券」,佢補充表示,相關細節暫未敲定,未來仍可能有變化。若注資一事成真,將會係中國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首度再向大型銀行注資。
中國在本週宣佈降準、降息以重振經濟,並急於補充銀行資金,儘管6大行嘅資本水位遠超要求,不過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行,在過去幾年致力於支持經濟後,現正面臨利潤率創新低、獲利下滑、壞帳上升等困境。
中國銀行業監管機構「金管局」黨委書記 李雲澤,本週在北京舉行嘅記者會上表示,當局將採取行動,增加6大主要銀行嘅核心資本,但並冇透露詳細說明。金管局亦冇其它回應。
中國大型銀行一直面臨來自金管局嘅巨大壓力,上級要求行方透過向高風險貸款人提供更實惠嘅貸款,藉此支撐陷入困境嘅經濟。部分銀行在政府號召下,即使利潤成長下滑,仍首次派發中期股息以支撐股市。
今年上半年,中國商業銀行綜合利潤僅增長0.4%,係自2020年以來最慢嘅增長,更高嘅配息亦可能削弱重點銀行嘅資本緩衝。截至6月底,中國6大國銀嘅平均核心一級資本適足率略降至11.77%,但仍高於中國當局要求嘅8.5%。
報導盤點中國幾次介入支持銀行嘅紀錄,在1990年代末,中國首次救助4大銀行,當時不良貸款率曾飆升至40%。在2000年代初,中國政府注資600億美元入外匯存底,對「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進行資本重組。2008年,「農業銀行」獲約190億美元救助,結束銀行業長達十年嘅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