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灣《中央社》22號報導,在過去各國印象中,「石鍋拌飯」嘅調理方式應屬於韓國地區,係朝鮮半島獨有嘅傳統「食文化」。但近日竟傳出中國 吉林省,將「石鍋拌飯」烹調方式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韓國文化單位在近日發現,並批評中國嘅行為「扭曲歷史」。
港媒《香港01》在當日引述韓媒報導,指中國 吉林省在2021年將65個「項目」,列為第5次「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引起注意嘅就係「石鍋拌飯」嘅調理方式,被中方視為「朝鮮族」石鍋拌飯製作技藝。
報導指出,韓國「國家遺產廳」知情人士指,單位有掌握到中國所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有部分同韓國傳統文化類似嘅項目,但因石鍋拌飯係列入中國「地方級」文遺,直至而家先得知。
報導指出,「石鍋拌飯」目前並未被登錄在韓國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只有「全州拌飯」在2008年曾被指定為全羅北道地區嘅非物質文化遺產。
據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地方政府只要提出申請,就可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升等為國家級。成「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後,登記成為「聯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遺嘅機率就會大升。
報導又指,中國在2008年將韓國傳統四物「農樂舞」登記成「朝鮮族」農樂舞,指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遺後,2009年就登記成為UNESCO世界非物質文遺。韓國「誠信女大」教授 徐坰德呼籲,中國正加大以「朝鮮族」名義,企圖掠奪韓文化,政府盡快擬定對策。
報導另提到,此前中國將韓國傳統遊戲「擲柶」及「泡菜」製作方法列為其「國家級非物質文遺」,當時已引發韓國網友批評。
韓國外交部在20號針對事件表示,歷史問題係韓國國家認同相關嘅重要事項。因此在認知基礎上,韓方將採取措施,堅決因應中國扭曲歷史嘅行為。韓國外交部並強調,將持續敦促中國,為韓國文化身分認同等事項做出努力,避免對兩國人民友誼造成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