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彭博社》10號報導,中國經濟持續放緩收縮,自舊年以來就備受通縮嘅困擾,而家有最新跡象顯示,中國正在步入螺旋式通縮,該現象發生恐會令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前景惡化,有關呼籲政府立即採取政策行動嘅呼聲日益高漲。
在中國統計局周一公佈嘅數據中,數據證實整個中國民生經濟,在家庭百姓收入下滑之際,除咗食品價錢之外,經濟中大部分領域嘅消費價錢幾乎呈現零增長。
「彭博經濟研究」及「法國巴黎銀行」等銀行業分析師表示,衡量整體經濟價錢嘅廣義指標「國內生產毛額」(GDP),其平減指數目前已連續五個季度下跌,並可能會延續至2025年末。這會係自1993年有數據紀錄以來,持續下跌時間最長嘅一次通縮。
「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國經濟學家 邢自強表示,工資下降等現實證據出現時,可以肯定中國經濟處於通縮中,並可能正在經歷通縮嘅第二階段。透過參考日本嘅經驗,通縮拖得越久,中國政府為咗打破「債務、通縮」等挑戰,最終將需要推出更多刺激措施。
中國面臨嘅危險在於,有鑒於家庭可能會因工資下降而縮減開支,或者由於預期價錢會進一步下跌而推遲購買,通縮可能會陷入「滾雪球效應」。企業收入將受到影響,從而抑制投資,致進一步「減薪、裁員」發生,家庭及企業陷入破產邊緣。
民間調查顯示,上述情況已經出現。「財新智庫」及「數聯銘品」嘅一項調查顯示,在政府支持嘅經濟領域,例如「電動車製造、可再生能源」等,8月份入職工資較2022年峰值下落近10%。
「長江商學院」一項針對300位公司高管嘅調查亦顯示,上個月嘅勞動力成本增幅,創下2020年4月以來最低。另一份「智聯招聘」嘅數據亦顯示,第二季38個大城嘅平均招聘薪資幾乎冇變化,同疫情前2年年成長5%形成鮮明對比。
報導指出,日本在1990年代曾經歷過一個「下旋」周期,當時被稱為「失落嘅十年」,「房地產、金融市場」泡沫破滅後,日本經濟出現嚴重停滯,直至近30年後先至逐漸擺脫低迷嘅經濟氣氛。
儘管中國官員刻意抑制有關通縮嘅討論,並提醒分析師避免使用該術語,但通縮已開始進入公眾對話中。「人民銀行」前行長 易綱在上周表示,中國應將重點集中在抵擋通縮。作為一位知名人士,易綱罕見公開承認,物價下跌正在威脅經濟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