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專欄精選——彭博專欄】私人信貸正取代香港銀行家
【外國專欄精選——彭博專欄】私人信貸正取代香港銀行家

香港金融界的一些人士正面臨生存威脅,因為私募債權的出現。 在人工智慧取代人類之前,私募債權的湧入已經讓香港的部分金融圈感到不安。

 

銀行正小心翼翼地裁員。 與 2021 年的高峰期相比,該行業的人員數量下降了約 10%,降至 197,800 人。 然而,與股票和債券發行大幅減少相比,這個行業的員工數量仍然感覺十分臃腫 。

 

中國經濟放緩的部分原因是香港銀行家沒有能力去解決的,但人們不禁懷疑宏觀因素到此為止,拿高薪的銀行家似乎失去了做生意的胃口。

 

如何服務香港企業的合法融資需求? 幾個月以來,貸款人一直在縮緊荷包,尤其是在商業房地產項目方面。 去年,匯豐控股有限公司旗下恆生銀行的貸款總額下降了 7.5%。 香港物業投資貸款佔總貸款的 15% 左右,暴跌 13% 至 1,280 億港元。

 

根據匯豐的估計,香港房地產開發商今年到期的銀行貸款接近 2,000 億港元,其中只有 15% 已經 或即將完成再融資。 恆生和星展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等一些貸款人已停止向規模較小的槓桿式業主提供貸款。

 

銀行不願開展業務的地方,私募債權很樂意介入。 Ares Management Corp. 正尋求收購一項價值 102 億港元的專案貸款的部分權益,該貸款支持陷入困境的內地建築商擁有的豪華房地產開發項目。 這家總部位於美國的另類資產管理公司在 2022 年底首次直接投資香港房地產,收購了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位於九龍的辦公項目 51% 的股權。

 

這個新進駐的勢力擾亂銀行界。 作為一個資產類別,私募債權已經發展到如此龐大的規模,以至於直接貸方可以獨自承銷數十億美元的交易。 這些另類資產管理公司也找到了新的籌款和賺取費用的方式。

 

私募股權的三巨頭: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黑石集團和凱雷集團,都收購了保險公司或持有其少數股權,以換取管理其資產。 這種模式也正在香港有效實施,為阿波羅在亞洲籌集了 350 億港元的資金。 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億萬富翁李嘉誠的保險業務富衛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換句話說,私募債權資金雄厚,渴望達成交易。 他們可能會切斷中間商,在本例中是銀行家,並直接與對貸款官員失去耐心的該市商業大亨達成貸款協議。

 

在作者看來,香港銀行有兩個問題。 首先,那些擁有零售業務的銀行僅僅透過賺取利率差異就做得相當不錯。 第四季的淨利差率達到 1.68%,為 2009 年以來最高水準。 貸款利率維持在高位,而銀行則下調了該市節儉儲戶的定期存款利率。

 

因此,傳統貸款人可能不會被迫增加其公司貸款。 然而,隨著最近幾週隨著預期聯準會政策轉向,該市的貸款利率下降,這種趨勢是否能持續下去仍有待辯論。

 

其次,香港的高級銀行家不想冒險,危及他們的生活方式。豐厚的年度獎金已經成為過去,那麼為什麼要冒險呢? 一筆不良的銀團貸款交易可能會使他們的雇主蒙受數百萬美元的損失,並危及他們的工作。 在勞動市場疲軟,且薪資比新加坡同業高出 40% 至 70% 的情況下,這些金融家只想維持現狀,或許玩弄一些公司政治,然後生存下去。

 

到目前為止,香港銀行對員工還算溫和。我們只是聽說這裡和那裡的十幾起裁員事件。 2023 年,證券監管機構許可的個人數量僅下降了 1.3%,即 592 人。 但隨著傳統貸款人被切斷中間商角色,真正的閘門可能最終會打開。

 

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可能持續數十年,香港銀行家不能再只依靠來自內地的交易流,並在他們不來的時候為優質葡萄酒而呻吟。 他們不能指望承銷產生豐厚費用但風險很小的融資方案。 這些交易不再存在。

發佈時間: 2024年04月26日 00:02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