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專欄精選——彭博專欄】世界工廠的陰影 中國如何令其他國家越貿易越貧窮?
【外國專欄精選——彭博專欄】世界工廠的陰影 中國如何令其他國家越貿易越貧窮?

全球大多數地方都歡迎美國同中國之間嘅貿易休戰。特別係出口商,更希望可以有段較為平靜嘅時間,等佢哋適應一個關稅更高、限制更多嘅新世界。

 

不過,對於發展中國家嘅工人同企業嚟講,要回到以前嗰套舊模式,其實都唔係咁令人安心。因為如果新常態係維持中國喺全球貿易中嘅主導地位,受傷最大嘅會係佢哋,而唔係美國或其他西方國家。

 

彭博情報最新嘅一個出口潛力指數,就解釋咗點解會咁。中國依然穩佔榜首,而同排名第二嘅印度之間仲有好大距離。根據呢個指數,大部分新興市場嘅表現只係略略領先已發展經濟體。

 

但情況本應唔係咁。隨住中國人工成本愈來愈接近啲生產力更高嘅國家,理論上佢應該變得冇咁吸引作為商品來源地。以貿易為主導嘅行業本應開始由中國轉移出去——換句話講,其他發展中國家應該展現到更高,至少係可比嘅出口潛力。

 

結果卻係中國喺其他因素上嘅領先——由能源成本、物流效率、以至技術——仍然咁強,仲未有任何國家追得上。

 

要強調呢點有幾罕見都唔為過。歷史上唔同國家同地區都曾經喺全球貿易中稱霸——英國、美國、日本——但係最後都會讓位,等其他地方成長。當佢哋變得更富裕,就會轉移到供應鏈嘅其他位置,將低價值嘅生產交畀成本更低嘅國家。

 

中國反而喺供應鏈嘅每一個層次都持續主導,由低毛利到高毛利嘅製造業全部包攬。根據經濟學家嘅估算,中國龐大貿易順差之中,有四分之三仍然嚟自技術要求較低嘅製造業,而且喺呢啲行業仲佔咗超過全球一半嘅市場份額。

 

其他較嚴格定義「低技術製造」嘅估算雖然得出略低數字,例如哈佛大學 2020 年估算中國大概佔全球三分之一左右。但無論用邊個數字,呢個現象都係異常嘅。因為呢個市場份額,並唔符合我哋對中國經濟已知嘅其他狀況——人口老化、勞動人口縮減、平均工資遠高於其他競爭對手。

 

點解會出現呢種「唔合理」嘅情況?原因可能有幾個,例如人民幣長期偏低估,或者能源等投入存在隱性補貼。但另一個原因係,北京刻意干預咗全球經濟自然演化嘅過程。本來,一個較富裕嘅國家增長到某個階段後,佢嘅儲蓄、投資同企業應該會自然流向更貧窮、更具增長潛力嘅國家,把資金同技術輸出去。

 

就係咁,製造業喺已發展國家之間流動,然後再擴散到亞洲四小龍。喺英國主導全球貿易嘅年代,倫敦銀行家曾經融資咗全球一半對外投資;美國好多鐵路債券都以英鎊計價。一百年後美國主導全球貿易時,亦成為全球近半對外投資嘅來源。而喺 1980 年代日本經濟最勁嗰陣,日本嘅海外投資份額仲一度超越美國。

 

呢啲都係當貿易順差國家嘅企業可以自由規劃未來、追求最佳資本回報時嘅自然結果。但中國就唔容許經濟按呢種方式運作。佢喺貿易中賺返嚟嘅錢,唔係用嚟喺海外投資,而係繼續喺國內設置超額產能,或者投放喺需要好長時間先見效、但可以鞏固中國全球製造核心地位嘅大型項目。

 

結果係,中國企業獲得嘅儲蓄回報偏低,而國內儲戶同退休人士亦變相變得更貧窮。但更重要嘅係,發展中國家嘅工人因此被剝奪咗屬於佢哋嘅前途。佢哋需要中國企業將技術同累積嘅資本帶到佢哋國家,起工廠、提供訓練同就業機會。

 

但中國領導層並冇咁做。佢哋想繼續穩守出口潛力排行榜嘅最頂端,至於咁樣會令其他發展中國家失去致富機會,佢哋並唔介意。若果北京如願,可能最終冇第二個國家有機會變得富裕。

發佈時間: 2025年11月15日 13:24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