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官最近忙到停唔到手。過去幾個星期,有超過20位全球領袖接連訪問北京,場面相當鋪張。下個月如果特朗普總統真係訪華,聲勢可能仲要更加浩大。最近中美高層官員喺西班牙會面,顯示呢個可能性並非完全冇機會。喺呢種緊張氣氛之下,講乜、點樣講,變得極其重要。而最新一個指數顯示,中國高層以前曾經偏愛嘅「戰狼外交」風格,幾乎可以肯定唔會再用。
所謂「戰狼外交」,就係一種強硬對抗式嘅外交姿態,名字來源自大陸嘅愛國動作片《戰狼》系列,入面主角冷鋒就好似中國版「林波」,專同外國反派對撼。當中最出名嘅實踐者之一,就係2019年至2023年擔任外交部發言人嘅趙立堅,佢曾經警告《五眼聯盟》國家要小心,「否則隨時俾人篤盲隻眼」。
點解當時要轉向「戰狼」?有學者認為,可能係習近平想喺外交部系統入面,打壓一啲思想上嘅鬆懈;又或者係為咗轉移內部壓力,例如新冠疫情等問題。至於2019年至2025年出任駐法大使、亦係戰狼代表人物之一嘅盧沙野,就解釋過呢種外交風格其實只係「自我防衛」。
為咗衡量中國外交而家嘅姿態,有研究團隊下載咗自2018年以嚟外交部發言人嘅16,000條記錄,再用人工智能分析語氣強硬程度,建立所謂「戰狼指數」。結果顯示,中國外交答辯嘅強硬程度自2019年開始急升,由2018年嘅0.3以下,一度升到2021年5月超過0.45。不過自2022年中期開始,就持續回落,到今年初已經跌返到近六年未見過嘅溫和水平。
當中好多針鋒相對嘅言辭,主要都係針對美國。我哋用演算法將答辯拆成單字,再檢視喺「高強硬度」(分數高過0.7)嘅回應中最常出現嘅詞語。結果顯示,「美方」同「美國」喺近一半回應中出現;其次就係「安全」(32%)、「原則」(25%)同「主權」(23%)。至於台灣,亦佔咗16%嘅激烈回應內容。
短短幾年,「戰狼」外交已經帶嚟唔少後遺症。佢哋嘅言論引起外交反彈,惡化同澳洲、歐盟等地嘅關係,國際社會對中國嘅觀感大跌。美國埃默里大學嘅許瑋芳教授做過一個實驗,發現接觸過「戰狼」言論嘅中國民眾,對政府支持度上升,但美國人就更加反感,甚至更傾向支持對華強硬政策。
呢啲情況相信亦影響到北京決定轉變方向。2021年, 習近平曾主持一次學習會議,強調要樹立「可信、可愛、可敬」嘅中國形象。香港中文大學嘅段曉林認為,經濟考慮無疑係重要原因之一,因為中國唔想喺不確定時代嚇走潛在商業夥伴。結果就係,北京開始刻意與盧沙野等「戰狼」保持距離,因為「呲牙裂嘴」已經冇「微笑」咁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