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喺白宮椭圓形辦公室停留唔夠一個鐘,就被趕走。到8月18日佢再次返去,外界一度擔心會發生更大嘅衝突。因為喺三日前,特朗普喺阿拉斯加高調接待俄羅斯總統普京,返程途中仲宣布自己唔再主張停火,而係要推一份「全面和平協議」,當中可能包括烏克蘭要交出一大部分已加固嘅領土,換取普京承諾——「發誓」唔會再第三次侵略烏克蘭。
某程度上,特朗普對烏克蘭嘅威脅仲大過普京,因為佢可以令基輔陷入無法自保嘅境地。好多國際觀察員都驚,上星期一特朗普會面時會迫澤連斯基接受一份極不對等嘅協議。幸運地,呢件事最終冇發生。澤連斯基喺場內大派謝意,照顧特朗普面子,而特朗普亦冇再提領土交換,甚至講到美國會考慮支持烏克蘭新嘅安全保障安排。
外交場面相對平和,但戰場情況依然嚴峻。烏克蘭南部同東部戰事膠著,俄羅斯無人機同導彈幾乎每晚轟炸城市,打擊士氣,重創經濟,撕裂政治。俄軍死傷人數係烏軍幾倍,但俄羅斯人口龐大,可以承受更大損耗。雖然烏克蘭陣地逐步收縮,但只要防線唔全面崩潰,普京就算想透過戰場贏領土,都要付出幾十萬兵力嘅代價。
正因如此,特朗普快速但難以預測嘅「斡旋外交」反而更危險。會議期間,佢甚至抽身打電話畀普京,似乎仍幻想憑一份「和平協議」攞到諾貝爾獎。特朗普想喺短期內逼澤連斯基同普京坐低傾,如果普京要以領土交換作為條件,澤連斯基將再一次面臨龐大壓力。
咁樣會令烏克蘭同歐洲陷入兩難。如果拒絕,特朗普隨時切斷武器同情報支援——佢以前已經試過咁做。美國總統仲可能對歐洲加徵關稅,甚至威脅撤回對北約嘅支持。
俄羅斯想要嘅頓巴斯地區有超過25萬平民生活。若凍結戰爭、沿現時接觸線劃界,意味住烏克蘭花大量資源修建嘅防線(包括戰壕、「龍牙」防禦設施)會拱手相讓,一旦落入俄軍之手,烏克蘭將更難抵禦下一波攻勢,甚至變相鼓勵普京再度入侵。
唯一可能嘅「妥協」,係默認俄羅斯已經佔領嘅約19%烏克蘭領土。呢樣雖然等於普京勝利,難以接受,但有人認為如果能換嚟結束一場已經造成幾十萬人死亡嘅戰爭,可能值得考慮。問題係:烏克蘭可以換取啲咩?特朗普同歐洲人嘅答案係「安全保障」,但特朗普對於保障內容一直閃縮。
真正可靠嘅安全保障,係承諾一旦俄羅斯再犯,就會出兵保護烏克蘭。但呢種方案根本唔喺檯面。歐洲領袖想搞一個「志願聯盟」派兵進駐烏克蘭,但兵力規模太細,無可能同俄軍硬撼。而且,若冇美國撐腰,任何部隊都無威懾力。
特朗普口頭話會支持歐洲搞安全保障,但唔會派兵。佢甚至放棄對普京施壓嘅制裁威脅,又拒絕承諾會唔會穩定供應武器。相反,如果真要建立有效威懾,最實際做法係保證源源不絕供應裝備同資金畀烏軍,因為烏軍本身規模龐大,戰力仲高過任何歐洲「維和部隊」。
如果搞一支得個樣冇後盾嘅所謂「維和部隊」,一旦被攻擊又冇美國撐腰,對歐洲安全破壞性極大,仲正正係普京夢寐以求嘅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