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今夏在烏克蘭東部的地面進攻進展緩慢,代價巨大。但其對城市日益增加的無人機攻擊或許是更嚴重的威脅。日復一日,對烏克蘭民用與軍事基礎設施及民宅的打擊,重創經濟並侵蝕士氣。尋找更多攔截方法成為當務之急。
7月9日,超過700架無人機襲擊基輔及其他目標,當中60%搭載彈頭,其餘為廉價誘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表示,僅那週,俄羅斯發射超過1800架無人機與83枚導彈,展開「對城市與社區的恐怖加劇」行動。
俄羅斯版伊朗「沙赫德」自殺式無人機「格蘭-2」正開始壓倒烏克蘭防禦系統。截至今年3月,僅3-5%的格蘭無人機突破防線;上個月,突破率升至約15%,且總數顯著增加。除殺傷人員與破壞基礎設施外,這些攻擊帶來無情的心理壓力,常持續整夜。烏克蘭軍南部分隊發言人布拉丘克對《基輔獨立報》表示,目的是「加深無安全感與對國家及防禦力量的信心缺失」。
俄羅斯提升了無人機數量與質量。據烏克蘭軍事情報部門,自去年夏天以來,格蘭無人機月產量增加五倍,中國雙用途部件供應增加助長了這一趨勢。5月,兩家距離前線約1500公里的工廠生產約2700架格蘭與2500架較小的「格貝拉」誘餌無人機。烏克蘭無人機雖襲擊這些工廠,但產量未受重創,且預計還會增加。
自6月起,俄羅斯使用配備視頻導引系統、人工智能與抗干擾改良電子設備的升級版格蘭-2,據國防分析師奧列娜·克里扎尼夫斯卡稱。其可飛至4000公尺高空,下行時速度從185公里/小時增至400公里/小時。早期版本搭載40公斤彈頭,新版本可達90公斤。配備渦輪噴射引擎的格蘭-3速度可達600公里/小時,已投入使用,但成本估計140萬美元,較升級版格蘭-2的20萬美元昂貴。
這對烏克蘭防禦者構成兩難。用百萬美元的「虹膜-T」導彈擊落成本20萬美元或更低的無人機,會迅速耗盡高端防空系統,而這些系統需用於攔截彈道與巡航導彈。此前,電子戰(EW)與配備重機槍和防空砲的機動射擊小組摧毀了大多數無人機。但對高空飛行、路徑難測的改良格蘭無人機,它們難以應對。
最有前景的解決方案是廉價攔截無人機。至少四家烏克蘭公司、德國「泰坦」與愛沙尼亞「弗蘭肯伯格」正生產不同型號。烏克蘭總司令西爾斯基稱,攔截無人機對格蘭的成功率達70%。上週,澤連斯基下令國防部迅速簽署大規模攔截無人機合同。7月25日,他敦促無人機公司每日增產至少1000架攔截無人機,稱需「緊急資金」60億美元。若俄羅斯無法大幅提升當前每日約200架自殺式無人機的產量,優勢或將回到防禦者。
慈善組織如斯特年科社區基金會與組織「活著回來」資助了無人機發展。「活著回來」的無人機專家蒂莫奇科說,每架攔截無人機成本不得超過5000美元,需達300公里/小時速度,能在5000公尺高空飛行與盤旋。它們必須擊中格蘭並在撞擊時爆炸,僅靠近無人機並不足夠。
蒂莫奇科表示,挑戰在於簽約、增產與培訓操作員,後者可能是主要瓶頸。匹配俄羅斯「沙赫德」與格蘭的產量雄心勃勃,但「我們非常接近」。
泰坦科技的恩德斯說,技術障礙猶存。無人機需整合現有雷達網絡,需先進人工智能實現自主與抗干擾。他預見一場適應競賽,雙方每15至20天升級軟件。俄羅斯或最終能部署相互通訊的無人機群繞過防禦。
克里扎尼夫斯卡說,攔截無人機非萬能解方。短程防禦仍需槍砲系統,如烏克蘭「天空哨兵」(配備重機槍的自主砲塔)與萊茵金屬的「天空衛士」,專為對抗無人機群攻擊設計,兩者數量仍不足。烏克蘭正開發「三叉戟」雷射系統,據稱可擊落3000公尺以上空中目標。目前,攔截無人機是最佳希望,但格蘭無人機仍在持續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