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專欄精選——彭博專欄】別讓黎智英成為無聲的符號 英國再度發聲捍衛自由
【外國專欄精選——彭博專欄】別讓黎智英成為無聲的符號 英國再度發聲捍衛自由

英國首相施紀賢表示,釋放黎智英是他政府的優先事項。他在週一於里約熱內盧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時提出了這一議題。另一方面,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承諾「全力以赴」來確保這位支持民主的活動人士獲得自由。無論本週黎智英的審判結果如何,這件事都不太可能逃過全球的關注。

 

不久之前,這樣的關注似乎並不確定,因為早前的英國政府的態度曖昧。自黎智英在2020年底入獄以來,已有四位首相輪替,但之前的首相們似乎不願提及他的名字,也不承認這位77歲的老人是英國公民,令其支持者感到沮喪。黎智英因「勾結外國勢力」被控,審判將於週三重啟。而就在前一天,香港法院因45位民主活動人士參與2020年的和平初選,以顛覆罪判處他們最高10年刑期。

 

黎智英被戴上手銬、由警察帶領穿過其媒體公司辦公室的場景,成為了共產黨鎮壓香港的經典畫面,這樣的場景在發生之前幾乎是無法想像的。為了對比,可以試想魯伯特·梅鐸被戴上手銬,穿過《紐約郵報》或《太陽報》的新聞編輯室的情景。

 

數十年來,他所創辦的《蘋果日報》一直是香港最受歡迎的報刊之一,也是城市社會與政治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內容涵蓋名人八卦、深度調查以及支持民主的言論。雖然它的內容或許不合所有人胃口,有時甚至有點粗俗和不準確,但該報在香港仍英治時代成立,並能在1997年回歸後繼續蓬勃發展,這真實地見證了中國承諾保留的自由,直至這自由終結。

 

2019年,香港爆發了大規模抗議,反對對該地區自治權的侵犯。黎智英成為了當局必然的打擊對象。他從不掩飾對共產黨的敵意,也是典型的香港成功故事,一位從內地偷渡來港的12歲貧窮少年,最終成為億萬富翁,先在零售業致富,後創辦了媒體帝國。因此,他成為香港人普遍追求自由生活的象徵,這是共產制度無法提供的生活選擇。

 

《蘋果日報》支持這些抗議活動,而政府的強硬態度使抗議愈演愈烈。作為回應,中國在2020年實施了《國家安全法》,該法限制了香港的許多公民自由。黎智英的資產被沒收,他的公司也被迫清算。

 

這四年來,黎智英一直被單獨監禁在一所高度設防的監獄裡。英國的領事探視請求被拒絕。據香港自由基金會報告,黎智英的健康狀況不佳,並未就糖尿病獲得適當治療。該基金會主席郭明瀚形容他的遭遇是「野蠻且不人道的」。上週,郭明瀚和其他支持者到倫敦會見英國議員。

 

郭明瀚曾於2000年代中期擔任美國駐香港總領事,後來曾任駐以色列和阿富汗大使,在案件中,他也被指為未指名的共犯,僅因當年抗議活動期間曾與黎智英通話。這正顯示了《國安法》如何將與外國人接觸刑事化,而香港恰恰是一座因對外開放而成功的城市。

 

如今,英國政府對黎智英案的高度關注,顯示出一種政策上的轉變。除了施紀賢之外,外交部長林德偉上個月也與北京對應部門討論了此事,並隨後會見了黎智英的兒子、世衛辦公室的反應也引起了中國外交部的正式抗議。前任保守黨政府的外交大臣卡梅倫也曾呼籲釋放黎智英。對黎智英案件的重視,是工黨所聲明的對華政策的早期實例:在可行之處合作,在必要之處競爭,在必須之處挑戰。而過去,「挑戰」這一環節往往缺位。

更高的國際關注是否有助於釋放黎智英?我們對此需保持現實的態度。特朗普曾做過空頭承諾,而英國並沒有足夠的經濟或地緣政治影響力來施壓。即便有,也無濟於事。最終決定權在中國手中。無論多少國外政府或聯合國特派員要求撤回《國安法》,共產黨都不會否定其鎮壓行動。中方的說法是,這是一場由反華勢力挑起的顏色革命,預計他們將堅持這個立場。

 

長遠來看,北京或許會認為,它已經傳達了信息,香港的規則已改變,過去人們視為理所當然的抗議權、集會權和言論自由不再適用。如今唯一超越一切的規則就是共產黨的權威不可挑戰,自2019年動盪過後,已經過去五年,沒有任何人再會對此存有疑問。若黨的控制已經絕對,為何還要繼續拖延和平活動人士上法庭?這無非是干擾了與經濟夥伴的關係。

 

為了促使這種變化,外國政府需要明確表態,對香港的壓制行為是他們關切的問題,也是阻礙平穩關係的因素。繼續提及黎智英的名字至關重要。

發佈時間: 2024年11月20日 00:40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