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嘅政治困局,當然,問題唔淨係由美國造成;台灣本身亦存在矛盾。值得肯定嘅係,台灣一直努力加強自身防衛。近年嘅軍事演習更具規模同實戰感,其政府亦着手改革多年來近乎形同虛設嘅徵兵同後備制度。
台北正向俄羅斯鄰近嘅歐洲國家汲取應對顛覆行動同打擊失實資訊嘅經驗。台灣嘅國防開支預計明年將突破GDP 嘅 3%;賴清德政府亦即將提交特別軍費預算,最快可以喺 2030 年令比重升至 5%。
然而,要喺立法院通過並唔容易,因為目前政治氣氛極度惡劣。台灣兩大政黨互相攻擊嘅力度之猛烈,幾乎有如面對外敵。國民黨及其盟友民眾黨掌握立法院多數席位,多次阻撓賴政府嘅政策。
民進黨政府深知,特別軍費預算係台灣嘅關鍵時刻:只要能夠爭取足夠溫和派國民黨立委支持,台灣就能踏上邁向 5% 國防支出嘅道路。呢會令台灣成為印太地區少見嘅防務投入大國,亦有助消除外界對台灣自我防衛決心嘅疑慮。
賴清德最近亦降低咗談話中嘅尖銳語調,目的並唔係安撫北京,而係向華盛頓釋出善意。值得注意嘅係,特朗普近兩星期已批准總額約 10 億美元嘅兩批軍售,儘管北京強烈不滿。而如果未來一年隨住美中競爭加劇,雙方嘅貿易休戰最終破裂,美國國內更鷹派嘅氛圍可能再度令台北受惠。
假如事情按此發展,特朗普可以為打造更強台美夥伴關係居功。然而,局勢亦可能朝更危險方向演變。畢竟,特別軍費亦有機會無法通過。國民黨新任主席鄭麗文聲稱國防開支已經太高,並指責民進黨對特朗普「過度逢迎」。
鄭麗文係國民黨內最親中嘅派系之一,亦曾公開表示希望與習近平展開直接對話。早期分析甚至指,中國嘅失實資訊可能幫助咗佢喺上個月嘅黨主席選舉中爆冷勝出。如果特別軍費喺立法院被擱置或遭大幅刪減,「美國優先」派系自然會指責台灣靠美國保護卻唔願自保。
呢種局面會壯大那些認為「台灣唔肯保護自己,美國就冇必要保護佢」嘅聲音,亦會助長那些本就想搵藉口切割台灣嘅人士。更甚者,會令華盛頓形成一種印象:台灣兩大政黨之一並唔真正重視國家安全——一旦國民黨喺2028 年重奪總統府,將為外交關係帶來劇毒效應。
美國方面亦存在另一風險:特朗普或會再度因顧及同中國嘅關係而壓制對台支持。北京可能會喺明年春季與特朗普嘅下一次峰會上,要求美國喺兩岸政策上作出改變——例如由「不支持」台灣獨立改為「反對」台灣獨立。又或者,若特朗普批准更多軍售或與台灣達成貿易協議,北京會選擇悄然收緊稀土出口。
中國嘅目的在於凍結美台關係嘅重要元素,並展示特朗普已將與台北嘅互動置於與習近平和解之後。如果真係變成咁,台灣嘅信心有可能瞬間崩塌。屆時華府與台北雙方領導人彼此失去信任,而中國壓力卻不斷上升,惡性循環將隨之形成。
結果或未必係立即嘅災難或投降,但隨住時間推移,台灣將愈來愈容易陷入習近平意圖造成嘅士氣瓦解。特朗普陣營中嘅新孤立主義者或許會對此感到滿意:美國對台灣嘅模糊承諾正係佢哋擔心會拖美國捲入不必要戰爭嘅安排。然而,呢套睇法本身就錯咗。
台灣並唔係國際慈善救助對象。佢係全球科技供應鏈嘅樞紐,亦係第一島鏈嘅核心位置,連接美國喺西太平洋北部同南部嘅盟友體系。日本領導人十分明白呢點:首相高市早苗最近指出,一旦中國封鎖台灣,日本重要利益將受到威脅。(其後有中國外交官喺社交媒體威脅要「斬首」佢,北京亦加強咗喺尖閣諸島附近嘅軍事壓力。)
台灣嘅政治體系可能太過分裂、太過對立,以致喺最需要作出重大決策嘅時候反而乏力。同一時間,賴清德喺處理兩岸問題上偶爾過線嘅談話,亦惹來部分美國政策圈不滿,擔心佢可能引火上身,將美國拖入危機。台美關係係維繫西太平洋和平與穩定嘅基礎。然而過去幾個月,雙方一直受困於疑慮同沮喪之中。
呢種情況唔係首次出現,亦唔算罕見。即使最牢固嘅戰略夥伴關係,都難免會有摩擦。台美關係本質上就難以管理,因為缺乏正式外交關係,令日常溝通本已充滿挑戰。台灣長期渴望美國嘅保證,背後源於其長期面對對岸威脅。危機係此類關係嘅常態,而目前呢場動盪甚至有可能令雙邊關係變得更加穩固。
台灣官員表示,佢哋已向特朗普遞交一份具吸引力嘅貿易協議草案。台灣願意大量採購美國農產品同武器,並加大喺美國半導體產業等領域嘅投資,以換取較低關稅。如果協議能夠完成,台灣就可以宣稱自己正為美國嘅再工業化作出貢獻,同時打造更具韌性嘅自由世界科技供應鏈。
無論點樣令人頭痛,美台關係多年來一直係維持台海和平嘅關鍵,亦支撐著有利於華盛頓及其民主盟友嘅區域力量平衡。未來幾個月,將決定呢段關係喺未來幾年到底有幾堅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