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想像一下,如果美國冇咗簡稱 B L S 嘅勞工統計局會係點樣?對於一啲鍾意研究經濟數據嘅人嚟講,呢個場景簡直係惡夢。喺八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因為對就業數據唔滿意而發脾氣,仲炒咗呢個本身相對政治中立機構嘅主管,並提名政治立場明顯嘅安東尼接任。呢個舉動令外界開始擔心,冇咗 B L S 呢個情況,可能唔再係假設,而係現實。
雖然白宮之後撤回咗對安東尼嘅提名,但美國政府近一個月嚟因為停擺,國家幾乎陷入咗一個實驗——幾乎所有官方經濟數據發布都暫停。冇咗這啲統計資料,美國經濟仲可以被人準確理解嗎?民間嘅數據替代方案,又可唔可以補上呢個空缺?
到目前為止,答案唔太令人安心。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形容呢段時間好似「喺大霧中開車」。佢話,如果經濟出現劇烈變化,仲可能睇得出,但除咗重大變化之外,幾乎乜都講唔準。問題唔係冇民間數據,而係嗰啲數據喺穩定性、可靠度同覆蓋範圍上都唔夠全面。
以非農就業數據為例,呢組統計每個月計算新增職位數量,係最容易令市場波動嘅一項數據。事實上,今年夏天非農就業減少嘅趨勢,係促使聯儲局喺通脹仍然上升嘅情況下減息嘅關鍵原因之一。民間最早提供類似統計數據嘅機構係 A D P ,一間人力資源科技公司。由 2006 年開始,A D P 每月喺官方公佈前一兩日,發表佢哋自己計算嘅私人部門就業數據。理論上,A D P 應該最有條件準確掌握呢啲數字,因為全美約六分之一嘅工作都經過佢哋嘅薪酬系統處理。
初步睇落,A D P 嘅數據似乎同 B L S 差唔多。自從 2022 年 ADP 更新咗計算方法之後,佢哋每月數據變動同 B L S 嘅相關度約為六成,而三個月變化嘅相關度達到九成。不過,呢啲關聯性只係表面現象,因為兩邊數據之後都會修訂。若只睇初次公布嘅版本,即係追蹤經濟實時情況最有參考價值嗰啲,兩者嘅一致性就差得多——三個月變化嘅相關度只得五成,而每月變化甚至得一成,幾乎可以話冇關聯。
仲有另一個問題,就係民間數據來源之間互相矛盾。由於好多機構冇長期紀錄,根本難以判斷邊個可靠。有啲靠網絡爬蟲蒐集數據,有啲靠自家資料。由於官方嘅九月同十月就業報告都未出,A D P 嘅數據顯示九月就業下降、十月反彈;但競爭對手嘅統計反而話九月上升、十月下跌。唯一仲有嘅官方數據,例如各州政府仍然維持嘅失業救濟申請數字,就幾乎冇乜變化。
有啲經濟範疇對民間機構嚟講特別難統計。就業、樓市同商品價格方面仲有相對可靠嘅替代數據,但服務業作為主要消費領域,就複雜得多。喺拜登政府期間負責多個統計機構嘅科爾科就擔心,決策者可能會太過集中喺民間數據比較多嘅範圍。佢話,如果因為就業數據多而只睇勞動市場、忽略通脹,政策可能會過早傾向減息。而且,政府停擺愈耐,民間數據嘅質素只會愈差。因為大部分統計模型都係根據官方數據訓練同校準,一旦官方數據中斷,模型準確性自然下跌。
當然,官方數據本身都有缺陷。調查回覆率自新冠疫情以來持續下降,近來包括夏天嗰次喺內嘅數據修訂幅度亦特別大。再加上統計部門人手削減,問題愈來愈明顯。BLS 七月嘅一份內部備忘錄顯示,佢哋停止收集約百分之十五嘅樣本價格,比疫情最嚴重時期嘅百分之五仲多。今後幾個月情況會更差,因為政府停擺時間太長,好多數據可能重建唔到,甚至永遠消失。
不過,官方數據嘅重要性仍然清楚可見。亞利桑那大學嘅勒莫因發現,市場喺數據公布之後,預期波動率通常會下降,顯示投資者認為官方數據能夠帶來明確指引。《經濟學人》嘅估算亦顯示,市場對官方數據反應嘅敏感度近年顯著上升,情況正好同民間數據取代官方統計時應該出現嘅走勢相反。
幸運嘅係,政府停擺似乎會喺未來兩星期內結束,意味住呢場「冇數據嘅實驗」都將畫上句號。同樣令人稍為放心嘅係,白宮至今仲未提名新人接替安東尼。特朗普總統嘅注意力似乎已經轉移到其他地方,或許咁樣反而可以令美國嘅經濟數據體系暫時回返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