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專欄精選——金融時報專欄】美國動搖盟友信心 台灣如何撐住北京壓力?
【外國專欄精選——金融時報專欄】美國動搖盟友信心 台灣如何撐住北京壓力?

「佢哋偷咗我哋嘅晶片生意……而家仲想我哋保護佢哋。」呢句說話,係特朗普去年喺節目上講台灣時嘅原話。呢類言論,對台灣人嚟講,肯定係揮之不去嘅陰影。因為特朗普準備喺今個星期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雖然貿易係主要議題,但台灣問題都一定會喺美中領袖會談中被提起。

 

拜登喺任內四次明確表示,美國會出兵保衛台灣;特朗普就完全冇講過類似嘅說話。相反,佢對台灣貨品徵收20%關稅,仲試圖迫使台灣半導體龍頭台積電將主要生產線搬去美國。

 

與此同時,中國軍事擴張同對台壓力持續加劇。而美國國防部據報即將宣佈大幅調整防務策略,重點將轉向西半球,削弱對東亞嘅部署。

 

呢啲消息令台灣社會愈來愈憂慮,而中國內地反而出現一片興奮氣氛——唔少中國學者甚至樂觀預期,美國即將「出賣」台灣。筆者早前喺上海訪問期間,一位知名民族主義者更興奮咁講:「等美國一走,台灣就冇得揀,只能接受『按中國條件統一』。」

 

中國共產黨嘅期望同台灣人嘅恐懼都可以理解,但都有啲誇張。美國完全放棄台灣嘅可能性仍然好低;就算美軍真係唔出手,台灣要被北京強行「收服」都仍然係一個極困難嘅任務。

 

以「台灣係民主國家所以值得防衛」作為理由,對特朗普嚟講並無吸引力。事實上,部分「讓美國再次偉大」派人士甚至覺得台灣太「覺醒」,例如台灣係亞洲首個承認同性婚姻嘅地方。

 

不過,阻止台灣落入中國控制,對美國利益極為關鍵。台積電生產全球九成最先進嘅半導體,呢個產業鏈極度複雜,根本唔可能整體搬去亞利桑那州。一旦中國掌握咗半導體產業命脈,美國嘅經濟安全將遭受沉重打擊。

 

更大層面上,美國自二戰以嚟一直係太平洋主導力量,而台灣正係「第一島鏈」嘅核心位置,呢條島鏈由日本、台灣一直連到菲律賓北部,阻止中國海軍向太平洋擴張。

 

今日東亞已經成為全球經濟核心,美國如果坐視中國主導區內秩序,無疑係自取其辱。放棄台灣,就會被視為向北京俯首稱臣。即使特朗普可能想以「交易」方式與習近平達成某種協議,華府內較理性嘅官員都好大機會勸阻佢,就好似當年佢最終冇徹底放棄烏克蘭一樣。

 

若中國真係出兵侵台,而美國選擇反對,代價將會極為驚人。據美國史汀生中心一份報告指出,攻打台灣將會係「史上最複雜同危險嘅軍事行動之一」。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嘅兵棋推演顯示,解放軍若強行登陸,可能損失138艘艦艇、155架戰機,以及數以萬計士兵。

 

即使美國選擇置身事外,認為台灣會「不戰而降」亦未必正確。根據最近民調,超過三分之二嘅台灣人表示願意為保衛家園而戰。台灣亦儲備大量反艦飛彈,喺烏克蘭戰爭中呢類武器證明極為有效。一旦中國艦隊跨越台灣海峽,將極容易遭到重創。

 

不少分析認為,北京更可能採取海上封鎖策略,切斷台灣糧食、能源同物資供應,迫使其就範。由於台灣大部分能源依賴進口,有估計話如果被封鎖,天然氣可能十日內就會用晒。

 

不過,台灣方面相信,只要實施糧食同能源配給,足以撐過半年。中國若要長期封鎖台灣,喺美、日等西方民主國施加嘅外交、經濟同軍事壓力下,難以維持太耐。事實上,封鎖台灣海峽亦會對全球供應鏈造成深遠衝擊。

 

對習近平而言,無論入侵定封鎖台灣,都係極度冒險之舉——呢個賭注唔單賭上中國經濟同國際地位,仲賭埋佢自己嘅政治前途。可惜,正如普京2022年入侵烏克蘭所示,專制領袖往往會犯下嚴重誤判。

 

正因如此,特朗普喺台灣問題上嘅隨口講話依然危險。如果佢真心想被人記住為「和平締造者」,就絕對唔可以因一時輕率,令中國以為有機可乘,開啟一場釀成災難嘅侵台戰。

發佈時間: 2025年10月29日 01:35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