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講出嚟都覺得誇張,但布魯塞爾——呢個歐盟同北約總部所在地、國際政治權力中心——而家真係好似一座準備打仗嘅城市。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9月10號喺「國情咨文」入面嚴肅咁講:「歐洲而家喺打一場仗。世界新秩序嘅戰線,已經以權力為基礎重新劃分。」佢話,歐洲必須為咗自己嘅價值觀同未來命運而戰。馮德萊恩形容,呢個世界「各種依賴關係都被冷血咁武器化」,而「好多大國對歐洲態度曖昧,甚至公開敵視」。
誠然,歐盟一貫嘅老問題——虛浮官腔、官僚爭權同為迎合所有人而作出嘅昂貴妥協——依然存在。不過,近幾個月喺布魯塞爾兩個權力核心:歐盟總部同北約指揮中心,氣氛都出現咗明顯變化。
一名官員話:「歐洲人往往要喺被威脅時先至識團結。」而家啲威脅已經好清楚:三個視歐洲為眼中釘或者敵人嘅強人——特朗普、普京同習近平。布魯塞爾而家終於清醒咗:戰火已經喺歐洲大陸上燃燒,而呢三個強人都唔係以歐洲價值為指導。
歐洲嘅情報與安全系統已經響起警號,警告戰爭可能進一步逼近。10月13號,德國情報局局長喺國會講,俄羅斯有意擴張勢力到歐洲,尤其係德國,並且「必要時唔會排除與北約直接軍事對抗」。
面對嚴峻時代,歐洲政治變得務實得多。過去30年,歐洲享受住和平同繁榮。隨住新國家加入歐盟同北約,加上戰爭同獨裁嘅記憶逐漸淡化,歐洲人生活就好似逐層攀登馬斯洛1940年代提出嘅「需求層次理論」。而家好少有歐盟公民要為生存、食物同棲身之所而煩惱。再上一層係「安全感」,包括冇戰爭、乾淨環境、免於貧困嘅保障。隨住各國建立福利制度、控制污染,進步派要求歐洲開始處理更高層次嘅需求,例如「愛與歸屬感」、「尊重」同「自我實現」——即追求有意義、有快樂嘅人生。
但現實係,歐洲選民而家關心嘅係更基本嘅嘢。佢哋選出一批保守派民族政府,並派出相應強硬嘅政治人物去掌管歐盟機構。經過多年繁複嘅環保同社會法規,歐盟而家反而花好多時間撤回啲「殺死就業」嘅規定。新歐盟法案要喺歐委會或者歐洲議會過關,往往都係強硬派政策,例如遣返尋求庇護者。
對外關係方面,歐洲已經冇以前咁天真。年初仲有啲歐洲政客想拉近同中國關係,以防美國霸凌。到咗而家,依賴中國反而變成更大隱患。中國利用稀土等關鍵資源嘅控制力去打貿易戰,贏特朗普之餘,歐洲企業亦成咗附帶受害者。
喺貿易政策上,布魯塞爾官員表現出一種務實嘅態度。面對「與美國一面倒嘅貿易談判」,歐盟唔再強調自尊心。一位官員直言:「抱怨特朗普嘅行為已經冇用。」
至於防務方面,歐洲對與美國嘅軍事同盟亦有咗更痛苦但清醒嘅認識。特朗普最新喺烏克蘭問題上轉態之後,歐洲領袖對「收拾特朗普爛攤子」感到厭倦。但對美國不可靠嘅悲傷同否認,已被無奈取代。歐洲而家假設美國唔會再提供烏克蘭援助,甚至連賣武器畀歐洲去轉贈烏克蘭嘅意願都可能唔長久。
喺歐洲防務戰略上,「A計劃」依然係盡量同美國合作。歐洲仍嚴重依賴美國提供「關鍵支援」,包括衛星情報、遠程武器、防空系統、大型運輸機,以及各類數位指揮系統。歐洲雖然講咗好耐要發展自己嘅軍工產業,但大家都知道,十年內都冇可能完全取代美國供應鏈——而呢個速度,對想阻止俄羅斯再侵略嘅歐洲嚟講太慢。部分官員甚至唔敢公開討論最敏感嘅問題——如果美國有日真係撤出,歐洲有冇「B計劃」?有人擔心一旦講呢啲,就等於邀請俄羅斯挑釁;亦有人主張投資啲「兩邊得益」嘅項目,即可以強化同美國合作,又可以準備自力更生。
歐洲團結仍然係目標,但唔再係絕對信條。如果堅持一致反而俾親俄成員國(例如匈牙利)掌握否決權,咁「志願聯盟」可能會變成更實際嘅歐洲防務協調方式,尤其係支援烏克蘭。靠近俄羅斯嘅國家,勢必要喺嚇阻普京方面走喺前線。
歐洲嘅警醒係值得肯定嘅,但改革始終要時間。可惜主要國家如英國、法國財政都好緊拙。歐洲睇到自己面臨嘅危險——只希望,仲未太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