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被滙豐全面收購 千億交易掀本地金融震撼
恒生被滙豐全面收購 千億交易掀本地金融震撼

滙豐控股宣佈,建議以每股155港元收購恒生銀行未持有嘅36.5%股權,涉資約1,061億港元。交易完成後,恒生將正式私有化並從聯交所除牌。

 

滙豐行政總裁艾橋智(Georges Elhedery)強調,今次私有化完全基於商業考慮,並非「救助行動」,亦同恒生嘅不良資產無關。他話,呢項交易反映滙豐對香港金融前景有信心,認為恒生品牌深植本地,是集團重要嘅零售銀行資產之一。滙豐未來會喺產品開發同跨境服務上加強協同,同時推行「精簡化結構」,以提升整體效率。

 

不過,市場反應各有看法。財經評論員利世民質疑滙豐未能清楚說明收購後嘅協同效益:「除非滙豐可以具體講出恒生點樣幫到佢哋,否則好難說服市場。恒生近年不良貸款比例上升,係全行最高之一。」佢指出,恒生喺商業地產業務上取態進取,風險暴露較高。

 

事實上,恒生不良貸款比例由2023年底嘅2.8%,升至今年6月嘅6.7%。滙豐去年已經着手加強恒生嘅風險管理。對於外界指滙豐今次係「出手相救」,艾橋智強調「絕非如此」,並表示對行業中長期前景保持審慎樂觀。

 

市場分析則意見分歧,有投資者認為今次私有化「正面且早應進行」,指出母公司與子公司同時上市本身就有治理矛盾。雖然交易溢價約三成,但認為透過整合成本可釋放更大效益。

 

恒生銀行嘅故事令事件更添情感色彩。1933年,何善衡、林炳炎、何添、李陳錦記喺中環創立「恒生」,以兌換同放款起家。到1950年代,恒生成為街坊熟悉嘅本地銀行,象徵穩健同信任。不過,1965年香港銀行危機爆發,恒生一度被擠提,最後由滙豐出手相救,自此成為滙豐子公司。1972年恒生成功上市,成為香港資本市場標誌。

 

半個世紀以嚟,「恒生」幾乎等同「香港人銀行」——綠色招牌、熟悉口音、街坊氣息,都成為集體記憶一部分。如今,滙豐以千億代價收回全部股權,象徵恒生將正式告別股市舞台。

 

消息一出,引起唔少港人討論。有網民問:「咁仲有冇恒生指數?」有財經專頁笑住回覆:「恒生只係私有化,唔係執笠呀!恒生指數唔洗改名,只係以後冇恒生~好似菠蘿包冇菠蘿一樣,味道仲係嗰個味!」

發佈時間: 2025年10月10日 14:22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