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專欄精選——經濟學人專欄】習近平親自掛帥 中國新五年計劃的權力與焦慮
【外國專欄精選——經濟學人專欄】習近平親自掛帥 中國新五年計劃的權力與焦慮

喺北京嘅京西賓館,好快又會上演中共高層嘅權力戲碼。由10月20日至23日,大約370名黨內高層官員會齊集一堂,為中國訂下去到2030年嘅經濟路線。最終會喺明年三月公佈嘅新《五年規劃》,係中共自1949年建政以嚟嘅第十五份。呢份計劃規模龐大,幾乎涉及所有範疇——由高端製造業、綠色發展到科技創新都包羅在內。最引人注目嘅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次會親自參與定稿。

 

呢次會議舉行喺一個經濟挑戰重重嘅時刻。中國2025年上半年嘅GDP按年增長5.3%,主要靠製造業投資同出口支撐。不過,內需疲弱,消費信心低迷。喺就業市場不穩同樓市重創之下,唔少家庭選擇將錢儲起嚟而唔係花出去。內需不足導致通縮,8月消費者物價按年下跌0.4%。中國生產全球約三成嘅製成品,但只佔全球消費大約18%,呢種不平衡亦令貿易摩擦加劇。再加上美國總統特朗普對貿易戰態度反覆,令形勢更加撲朔迷離。

 

雖然「五年規劃」體量龐大又程序神秘,但每一次其實都提供咗觀察中國權力中樞運作嘅窗口。中共會邀請學者、經濟學家等提供意見,據官方媒體報道,習近平今次仲會參考網民嘅建議。外國人亦爭相提意見,例如美國財長貝森特建議中國要加大推動內需;花旗銀行提出未來五年投入超過11萬億元人民幣,支援家庭開支,包括免費學前教育同擴大醫療保障;瑞銀則建議發展服務業,包括長者照顧同體育活動。

 

以往嘅「五年規劃」集中喺GDP增長,但近年內容越來越分散,上一份甚至取消咗五年增長目標。不過,官員仍然會聚焦於具體、可量化或者被列為優先嘅政策目標。隨住2030年臨近,中國勢必加大對高端製造業嘅投入。

 

習近平仍大力推動佢口中嘅「新質生產力」,雖然佢最近提醒地方政府唔好一窩蜂投資相同產業,以免重複建設。繼電動車之後,中國已經將目光投向人形機械人同量子運算等新興產業。計劃中有望列出從工業研發支出到工廠自動化等具體指標,更可能確認中國喺2030年前要將人工智能融入九成製造業,希望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

 

另一重點係擺脫科技「卡脖子」問題。中國企業正努力減少對外國高端半導體嘅依賴,亦希望喺飛機引擎等其他領域實現自給自足。自從2022年美國禁止高階晶片出口中國以嚟,北京認為科技自立係應對「西方圍堵」嘅根本途徑。上個月,一份由中共高層主導嘅報告明言,成為科技強國唔單係經濟需要,亦係政治安全戰略。

 

另一方面,刺激消費亦會係新規劃嘅核心內容。上份規劃只模糊咁提出「更依賴強大國內市場」,而再前一份則提倡「節儉」社會。今次,多位體制內經濟學者呼籲要更明確,甚至設立具體數字目標——例如北京大學教授盧楓建議,到2030年將消費佔GDP比例由目前嘅57%提升5至10個百分點。前國家發改委官員彭森則提議,到2035年可提升至超過70%。

 

今年以嚟,官方已推出多項刺激措施,包括補貼消費貸款、推動家電換新計劃,仲喺7月起向每名三歲以下兒童嘅父母每年發放3,600元補助。不過,要真正拉動內需,新規劃需要更大膽嘅政策,例如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強化社會保障網,令低收入群體對未來生活少啲憂慮。

 

然而,呢啲「福利式」政策對中共嚟講始終難以接受。地方政府本身財政緊張,中央政府雖然容許佢哋發債化解「隱性債務」,但仍然唔願再掏錢。更關鍵嘅係,習近平同黨內高層對「福利主義」持保留態度。

 

佢喺2021年曾警告,過度慷慨嘅政府會令人民「懶惰」,最終帶嚟「嚴重嘅經濟同政治問題」。因此,新規劃最可能採取折衷做法——提出提升消費佔比,但唔列明具體數字;又或者強調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要快過GDP」,而唔再同步增長。

 

有分析認為,即使專家意見多,最終都要睇領導層取態。出於官員仕途安全考慮,佢哋唔會設立無把握達標嘅指標。研究顯示,近年嘅「五年規劃」幾乎全部主要目標都能達成,但「硬經濟指標」比例已明顯少於九十年代。中方稱呢種變化反映政策「科學化、標準化」。無論點講,呢份兼具舊時代色彩同未來感嘅文件,依然係觀察中國未來走向嘅重要指南。

發佈時間: 2025年10月10日 14:36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