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專欄精選——金融時報專欄】當烏克蘭成為鏡子 西方戰略與價值的自我審視
【外國專欄精選——金融時報專欄】當烏克蘭成為鏡子 西方戰略與價值的自我審視

係時候改變我哋對烏克蘭嘅睇法。唔好再講「要拯救烏克蘭」,事實上,而家係我哋需要烏克蘭嚟拯救我哋。自從俄羅斯喺2022年2月24日全面入侵以嚟,我哋一直將烏克蘭描繪成一個「正義受害者」——高尚、無辜、但註定被強權壓倒。我哋相信佢係對嘅,同時又假設佢會輸,除非我哋付出極大努力幫佢。

 

呢個講法,其實滿足咗西方盟友嘅道德優越感——將自己擺喺故事嘅中心位置。喺戰爭初期,呢種說法仲成為咗一個「正義對邪惡」嘅寓言故事,令被疫情折磨得疲憊嘅民主國家再次團結同振奮。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講得啱:呢場戰爭係光明對黑暗嘅對決。

 

但雖然烏克蘭確實係一場邪惡戰爭下嘅受害者,用呢個角度去睇,反而掩蓋咗另一樣同樣重要嘅事——烏克蘭唔只係受害者。佢哋憑住驚人嘅韌力、創意同執行力,持續反擊。上星期喺聯合國,美國總統特朗普講得啱:烏克蘭係贏家,亦有能力繼續贏落去。

 

呢點好關鍵,因為一個強大嘅烏克蘭,係極有價值嘅盟友。普京最近幾次喺中歐甚至西歐嘅挑釁行動,證明北約確實需要烏克蘭作為抵禦俄羅斯嘅防線。歐洲雖然而家專注重整軍備,但事實上,歐洲已經有一支軍隊,靠自己就頂得住克里姆林宮——就係烏克蘭嘅軍隊。

 

自入侵第一日開始,我哋已經睇到澤連斯基喺基輔夜晚中堅定講出:「我需要彈藥,不係接載。」嗰刻就知道,烏克蘭人有決心去贏。此後我哋仲見證到,佢哋唔單止有意志,仲有組織力同科技創新力,能夠創造下一代戰爭模式。

 

烏克蘭已經成為歐洲嘅「創新國度」——用去中心化、靈活嘅方式開發、部署、改良無人機同導彈,佢哋嘅作戰風格更似矽谷,而唔似五角大樓。未來嘅戰爭就喺烏克蘭被發明,基輔能夠幫我哋將呢啲技術應用到自己嘅軍隊同國防產業。例如,低成本無人機而家造成嘅戰場傷亡已超越傳統炮火,而呢啲無人機嘅設計、生產、操作都係高度分散、靈活應變。

 

西方國家喺戰爭初期主要集中喺供應或拖延供應武器、訓練烏軍。但而家,我哋除咗繼續做呢啲,仲應該主動向烏克蘭學習——學點樣打21世紀嘅戰爭,學點樣喺實時環境中發明、製造、再不斷改良武器。啲醒目嘅國家同企業已經開始咁做,例如哥本哈根喺六月同基輔簽訂咗價值六千七百萬歐元嘅協議,協助烏克蘭喺丹麥設立防務企業。

 

最重要嘅係,戰後我哋要確保烏克蘭能夠成功。強大同繁榮嘅烏克蘭,會成為歐洲嘅盾牌、軍火庫同創新引擎。佢不但能夠保障歐洲安全,仲會鞏固自1945年以嚟最核心嘅國際秩序原則——任何被國際承認嘅國家,都唔可以被外來武力吞併。就因為咁,我哋必須今日就同烏克蘭合作,支持佢嘅戰時經濟,為未來奠定繁榮基礎。

 

德國總理梅爾茨提出嘅建議,為烏克蘭提供一筆由歐洲持有俄羅斯央行資產作抵押、免息嘅一千四百億歐元貸款,係個歷史性時刻。呢個構想強烈顯示出——烏克蘭有足夠實力去贏,而佢嘅勝利會令歐洲更強。呢個計劃亦係去年加拿大同夥伴國努力促成嘅五百億美元援助之後嘅延續,係一項對烏克蘭韌性嘅投資,同時亦係對我哋自身安全嘅投資。不過,呢項舉措需要同樣宏大的戰後重建計劃一齊進行。正如加拿大之前主張凍結俄羅斯資產,並用作貸款抵押,我哋亦準備繼續同夥伴合作完成呢項重要任務。

 

係時候停止只將烏克蘭視為受害者,而要承認佢能夠成為贏家。正如特朗普指出,烏克蘭夠強去贏;而梅爾茨亦承認,一個強大繁榮嘅烏克蘭符合歐洲利益。只要我哋幫烏克蘭人建立一個長遠穩定、主權獨立、經濟繁榮嘅國家,就等於投資喺我哋自己嘅安全同未來。

發佈時間: 2025年10月09日 00:13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