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傳出風聲,過去幾十年一直主張同中國保持接觸、維持合作嘅美國商界,最近突然轉軚,向總統特朗普嘅談判團隊建議,認為美方應該對中國採取「清醒、要強硬」嘅策略。呢個轉變唔單止代表遊說方向改變,更反映出美國企業界對中國政府過去二十年嚟「講咗唔算數」嘅反感同不信任。
一篇題為《別再輕信——美國商界提出對華新策略》嘅報道指出,美國喺努力想同中國達成新貿易協議嘅關鍵時刻,商界居然自己走前一步,呼籲政府採取更強硬立場。要留意,呢班人正正係特朗普團隊長期以嚟嘅商業盟友,所以今次轉態格外矚目。
不過,美國商界嘅訴求唔等於「經濟脫鉤」。美國商會喺遞交俾貿易代表嘅文件入面強調,希望美中雙方關係可以回到「更平等、更可持續」嘅軌道,而唔係徹底分家。
美國商會喺九月發表報告,詳細列出中國點樣違反佢二十五年前加入世貿時作出嘅承諾。報告指,中國完全拋棄咗當年要推動市場化同減少國家干預嘅承諾,反而以「激進嘅產業政策」、「強制技術轉讓」同「不透明嘅國安法」為手段,建立起一部「經濟戰車」。
報告又指出,中國口講「多邊主義」,實際上卻喺打「經濟消耗戰」。北京政府大量補貼特定產業,造成全球產能過剩,又喺採購政策入面明刀明槍排擠外國企業。最具代表性嘅就係「79號文件」同「551號通知」,業界私底下甚至出現咗「消A」(消除美國)呢個暗語。根據文件,政府採購中會自動畀國產貨二成價格優勢,嚴重打擊咗包括醫療科技喺內嘅多個美國行業。
面對呢種情況,美國商會建議華府談判代表必須採取行動,阻止中國繼續操控市場。佢哋主張,美方要迫中國建立真正嘅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特別係醫藥研發等核心數據;同時,要求中國專利體系提高透明度,撤銷排外嘅「消A」採購政策。
另一方面,美國亦應該要求中國取消對美國農產品(例如大豆、玉米)嘅報復性關稅,呢樣唔單止有利美國農民,仲有助中國增強糧食安全,亦可以測試北京係咪真心想改善關係。
最後,美國商會亦強調,兩國應該就稀土等關鍵礦物出口達成「長期、可預測」協議。因為目前短期協議令美國產業極易受制於中國決策,危及供應鏈安全。若能達成長期協議,美國喺未來數十年內,就能確保喺汽車、能源、通訊同國防等關鍵行業繼續保持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