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專欄精選——彭博專欄】歐洲領頭羊?丹麥在烏克蘭問題上的不尋常角色
【外國專欄精選——彭博專欄】歐洲領頭羊?丹麥在烏克蘭問題上的不尋常角色

點解係丹麥?幾乎自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開始,作者一直覺得奇怪,點解一個地方細過、同戰區距離又更遠嘅國家,可以持續甚至低調咁成為領導角色。

 

冇單一答案。政治意志、財政空間、歷史同偶然性,都解釋到點解丹麥成為戰時重建同支援烏克蘭國防採購最成功嘅模式之一。丹麥已經成為人均對烏克蘭國防支援最大嘅國家之一,按總額計亦排第七。

 

喺歐洲領袖星期三舉行嘅非正式峰會上,丹麥首相費德烈克森作為東道主,將討論焦點放喺點樣應對來自東方嘅威脅,並提升歐洲大陸嘅防務能力。呢亦都解釋到點解丹麥機場同波蘭、羅馬尼亞等前線國家一樣,成為俄羅斯無人機入侵嘅目標。

 

可惜,歐洲領袖依然習慣性咁,開會講得多、決定得少。不過,費德烈克森嘅訊息一如以往直接:歐洲已經係一場混合戰嘅目標,要明白普京入侵烏克蘭同時都係針對西方。要抵抗,歐洲必須唔可以再坐喺籬笆上,要動用凍結嘅俄羅斯資產去支持基輔,全部都要動用。同時,唔好再單純將烏克蘭視為「國家安全問題」,而係要明白俄羅斯想摧毀嘅係整個歐洲集體防禦同力量。尤其係喺無人機同遠程導彈時代,每一個國家都脆弱,無一個可以單靠自己應對。

 

呢種講法唔算獨特。法國總統馬克龍都講得一樣有力。但當你提起法國,烏克蘭人未必特別感激。數字顯示,截至六月,法國總援助額係75.6億歐元;但丹麥經濟規模細四倍,提供嘅援助卻達到101億歐元。

 

丹麥例外嘅一個關鍵因素,係南部港口城市米高拉伊夫。早喺俄軍重圍同猛烈炮火之下,丹麥已經承擔起該市嘅重建責任。到今年八月,哥本哈根已經投放咗2.13億歐元支援,未來三年再撥款2.25億歐元。

 

另外仲有「丹麥模式」:直接由烏克蘭本土生產商購買武器,再送到前線。因為烏克蘭其實有足夠嘅生產能力,但欠缺資金去買。呢個模式吸引到其他國家一齊參與。

 

咁點解係丹麥?原因之一就係「有能力」。丹麥國債水平係全歐洲最低之一,GDP比率唔夠三成,而且仲持續下降。再加上,丹麥冇大型軍工產業需要照顧,所以更容易做啱烏克蘭嘅事:幫佢買自己可以生產同負擔得起嘅武器,而唔係單純為咗國內造槍造炮嘅就業同收入。

 

仲有環境同人物嘅因素。2022年2月入侵爆發前幾個星期,丹麥已經同烏克蘭簽咗喺米高拉伊夫造軍艦嘅協議,仲有更廣泛嘅安全協議。當年4月費德烈克森訪問基輔,澤連斯基直接請佢承擔米高拉伊夫重建,佢即刻答應。

 

佢咁做,因為知道大部分丹麥人會支持。歷史原因好重要。哥本哈根大學薩克索學院教授莫加德解釋話,丹麥喺冷戰時期一直係前線國家,呢個經歷丹麥人唔想再重複。再之前,丹麥歷史都係一次又一次輸俾大國,自1648年開始。二戰期間,冰島趁丹麥被德國佔領時宣布獨立。今日美國又講明想接管格陵蘭。咁樣,丹麥人自然覺得自己有重大利益要維護保護細國免受大國侵略嘅規則。

 

最後,仲有簡單嘅實際考慮。如果烏克蘭守住嘅唔單止係自己,而係整個歐洲「邊界不可侵犯」嘅原則,咁問題就只係「點樣用最有效方法」去提供烏克蘭所需嘅武器同抵抗力。

 

米高拉伊夫係韌性。至於防務,「丹麥模式」就係因為合乎邏輯。幫烏克蘭買一部250萬美元嘅自走炮「博赫丹娜」,三個月可以造好仲自己維護到,總好過運嚟法國每部420萬美元嘅「凱撒」;瑞典送18部精良嘅「阿徹」炮,每部要1040萬美元,但換算落嚟,呢筆錢足夠烏克蘭買75部「博赫丹娜」,可能更實用。

 

呢種思路,先係歐洲喺考慮點樣建「無人機牆」、動用俄羅斯資金去反制侵略、定還是支持基輔加入歐盟時最需要嘅決策。歐洲領袖最好嘅做法,就係放下身段,學吓丹麥,因為佢哋早就示範咗正確嘅方法。

發佈時間: 2025年10月04日 12:05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