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推嘅「K簽證」喺10月1號正式實施,雖然政策原意係想吸引全球高端科技人才,但內地即刻掀起爭議,好多民眾憂慮外來人才會「搶飯碗」。消息一出,「K簽證會唔會令外國人搶走我哋嘅飯碗?」即刻衝上微博熱搜,成為輿論焦點。
根據官方公布,K簽證主要對象係全球知名大學同科研機構嘅科學、技術、工程同數學等專業人才,簽證設有多次入境、停留期更長,仲唔使僱主擔保,條件相當寬鬆。外國媒體如法國《世界報》同英國BBC都關注事件,認為中國民間嘅不滿,正好反映咗國內嚴峻嘅就業問題。
事實上,中國青年失業率已經長期高企。國家統計局9月中公布,8月16至24歲非在校勞動力失業率高達18.9%,係去年底恢復公布數據以嚟嘅新高。數以百萬計嘅畢業生仲喺到搵緊出路,北京卻選擇向外國人才開放,令大批年輕人產生強烈「公平焦慮」。
網上質疑聲音此起彼落:「本地年輕人唔算人才咩?點解仲要引進外國人?」、「呢啲職位以前係咪未開放過畀中國人?」、「中國究竟可以提供幾多額外職位?」、「我哋自己嘅仔女仲未搵到工,點解要優先照顧外來和尚?」部分評論仲帶有民族主義色彩,有人指責當局偏向「外國勢力」而非本國人民,亦有人擔心政策會吸引大量印度畢業生湧入中國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BBC同《世界報》都特別點名「印度因素」。印度科技人才一直係美國H-1B簽證主要受惠者,但近年美國收緊政策同提高費用,中國K簽證無疑成為另一個出口。加上中國社交平台早就流傳唔少塗黑臉惡搞「印度人」嘅短片,反映部分民眾對南亞移民缺乏信任,進一步推高咗「印度人搶飯碗」嘅情緒。
面對排山倒海嘅批評,中國官媒迅速護航。《人民日報》直斥反對聲音「心胸狹窄」,強調K簽證係「築巢引鳳」,目標係為國家打造吸引人才嘅環境,並指呢一步係「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嘅重要部署。官媒重申,中國高科技領域仍然人才短缺,K簽證唔單止係發展所需,仲係「中國強盛」嘅象徵。
喺失業問題未見舒緩之際,呢張「外交名片」甫一登場,就喺中國社會引爆激烈討論,支持同反對聲音不斷交鋒,反映「引才」同「保民」之間嘅矛盾仍然難以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