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嘅勞動人口正經歷一場重大變化。中國農村勞動者同工業無產階級之外,仲出現咗一支龐大嘅零工大軍。數以千萬計嘅人依靠科技平台搵短期工,當中有成2億人,即係城市勞動力嘅40%,靠某種形式嘅彈性工作維生。呢班基層工人嘅處境——好多買唔起樓,又難以獲得公共服務同福利——將會影響中國未來幾十年嘅經濟同社會發展。隨住科技重塑勞動市場,中國嘅零工工人亦為世界各地提供咗借鑑。
由於中國早早接受咗所謂嘅「超級應用程式」,好多生活範疇都可以喺一個平台上面搞掂,所以中國嘅零工經濟係全球最先進之一。今日,中國大概有8,400萬人靠平台工作,例如網約車司機同外賣送餐員。隨住消費類應用程式普及,呢種工作模式喺亞洲新興市場同樣盛行。印度大概有1,000萬人從事零工經濟工作,馬來西亞都有120萬人,佔勞動力大約7%。
近年零工模式仲滲入中國引以為傲嘅製造業。原本嚴格管理嘅工人隊伍,逐步被數以百萬計嘅臨時工取代,佢哋透過大型招聘平台,按照需求流動,今日可能喺呢間工廠,聽日就轉去另一間。好多工種除咗識少少羅馬字母之外,幾乎唔需要技術。呢啲人可能只係做幾星期,甚至幾日就走。研究估計,依家差唔多有4,000萬零工工人喺製造業打工,佔全國製造業勞動力三分之一,比美國嘅總數多三倍以上。
零工大軍之所以冒起,其中一個原因係企業需要靈活性。僱主希望可以因應季節性需求、市場波動,甚至國際局勢隨時調整人手。科技亦有幫助——手機應用程式令顧客訂單可以即時配對司機;製造業自動化咗好多複雜工序,雖然創造咗對高技術工程師嘅需求,但裝配、包裝、檢驗等基層工序反而任何人都可以頂上。
各類彈性工作對部分人嚟講係合適嘅。有啲人識得靈活運用平台,靠轉工可以賺得比長工更多。2022年一份調查發現,中國專職外賣員月入平均比農民工高出近兩成。亦有唔少年輕人,無父母輩嗰種能夠長期忍受重複勞作嘅耐性,寧願四圍轉工。
但零工生活都充滿挑戰。缺乏穩定僱傭關係,年輕工人難以獲得提升所需嘅技能;離開咗農村家鄉,又未能喺城市落地生根;因為冇固定工作證明,仲可能因為戶口制度(戶籍制)被拒絕享用城市公共服務。再加上,冇穩定嘅生活基礎,佢哋可能結唔到婚、生唔到仔女,令中國人口老化問題更加嚴峻。無論點樣,呢一代人都要承擔養老重任。
部分困境,例如戶籍制度,係中國獨有。但中國嘅經驗同樣值得研究。好多亞洲發展中國家都想複製中國嘅製造業成就,但如果年輕人嘅潛力被浪費,後果嚴重。缺乏好工,已經令幾個亞洲國家年輕人走上街頭抗議領導人貪腐同自利。印尼8月就爆發激烈示威,導火線係有輛裝甲車輾死咗一個靠摩托車接客嘅零工。
中國嘅情況帶出第一個教訓:唔好過分依賴製造業。好多國家夢想工廠工種能夠帶嚟穩定工作、薪金上升同社會安定。但現實係,自動化可以輕易取代或簡化大部分工序,剩低嘅得少量技術崗位。
另一個教訓係:打壓零工冇用,以為長工會自動出現只係幻想。現實上,零工嘅替代往往係「冇工做」。最新一份調查顯示,77%網約車司機係因為失業先入行。平台公司唔係零工問題嘅始作俑者。雖然演算法可能逼司機拚命揸車,但始終比以前靠黑工頭領壓榨工人要好。喺亞洲好多地方,包括中國,依然有人每日天光就喺路邊等工頭揀人。
最後嘅教訓係:政府應該重新思考社會契約,令零工變得更有保障。中國已經要求平台演算法要「溫和」啲,仲推動電商平台畀零工買社保。印度則遊說平台工人登記,以便享受意外保險,將來仲有醫療保障。
但政府需要更有野心。唔好硬係將零工塞入舊有制度,而係應該重新設計政策。例如,中國可以減輕企業嘅強制社保繳費負擔,避免僱主寧願請零工唔請長工;各國亦應該令養老金更具可攜性,確保供款同退休金掛鈎。好多亞洲國家仲未致富就已經老齡化,幫助零工族群向上流動,依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