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專欄精選——彭博專欄】削特權難平民憤 印尼政權危機未了
【外國專欄精選——彭博專欄】削特權難平民憤 印尼政權危機未了

印尼街頭爆發嘅抗議,表面上係因為議員津貼,但背後反映咗更深層次嘅不滿:蘇哈托獨裁政權倒台差唔多三十年,但政治同經濟權力仍然握喺精英手中。雖然示威暫時平息,但民怨未必會散。

 

上星期日雅加達街頭十分混亂,星期一就明顯平靜返。不過,觸發衝突嘅導火索係一名 21 歲摩托車的士司機,喺示威期間畀防暴警車輾斃。呢件事即刻點燃咗群眾怒火。

 

議員貪婪行為一直令市民不滿。政府決定將佢哋嘅住房津貼加到每月大概 3,000 美元——係雅加達最低工資近乎十倍,而且係偏偏喺普通市民要面對通脹同大規模裁員威脅嘅時候推出。全國爆發示威,至少四人死亡,幾百人受傷。呢場危機係總統普拉博沃上任十個月以嚟最大考驗。

 

內閣亦受到衝擊。社交媒體瘋傳片段,見到暴徒衝擊多名議員嘅豪宅,包括財長茜麗慕莉安妮,仲有人抬住 L V、Hermes 手袋、Labubu 公仔,甚至浴缸走。

 

普拉博沃隨後發表全國講話,宣布取消部分津貼,呼籲群眾冷靜,並承諾會對摩托車司機之死展開公開調查,自己亦「震驚同失望」警察嘅過火行動。不過,佢上任以嚟,有越嚟越多聲音擔心軍方同警察權力日益增長——佢哋喺蘇哈托時代曾經權力極大——而家佢哋嘅蹤影又慢慢滲入公共生活。

 

股市星期一急跌,跌幅係近五個月最大,反映外界憂慮政治動盪。盧比持平,因為央行入市干預,但穩定未必持久。問題根源係結構性,源自1998年「改革運動」嘅承諾落空。

 

所謂 Reformasi,本來就係要拆解蘇哈托嘅專制體制、分散權力。蘇哈托統治群島 32 年,壓制異見,肥自己人。1997 亞洲金融風暴加深民怨,最後1998年群眾起義,迫使蘇哈托下台。當時以為會開展一個新制度,令政府要向市民交代。

 

短時間內,好似真係有啲進展。今日印尼係全球第三大人口國,亦係區內最活躍嘅民主國家之一(雖然咁講,但更多係反映東南亞民主薄弱,而唔係印尼特別強)。

 

但舊制度從未消失,只係換咗新包裝。當年改革派批評蘇哈托時代嘅腐敗、權力集中、貧富懸殊,今日仍然存在。舊時嘅政客、財閥依然透過家族政黨、企業王國、利益網絡保持影響力。

 

普拉博沃本人就係最好例子。佢係蘇哈托前女婿、前將軍,仲被指控過侵犯人權(雖然佢否認)。而家好多印尼人覺得佢同民生脫節,精英主義形象更加加深反感。當議員仲公開恥笑抗議者,有人甚至話要求解散國會嘅人係「全世界最蠢」,就更加火上加油。呢種傲慢,本身就係問題。

 

而家正係普拉博沃政府應該展現謙卑嘅時候。佢撤回部分津貼算係正確第一步。如果可以暫停或懲處發表侮辱言論嘅議員,嚴肅處理警察濫權同軍方越界,就更能安撫民心。

 

民主本應帶來更公平嘅增長。雖然極端貧窮減少咗,但貧富懸殊反而加劇。印尼基尼系數2024年 9 月升到 0.381,係亞洲最高之一;城市貧富差距更明顯。青年失業率飆升,令不滿擴大。根據新加坡 ISEAS 研究所調查,72.4% 受訪印尼人話搵唔到理想工作,係六個東南亞國家中最高。

 

澳洲國立大學印尼研究所主任指出,當經濟環境惡化,民主本應帶來嘅承諾同現實之間落差就更明顯。政府唔理選民訴求,反而幫議員搵著數,顯得同民生完全脫節。

 

當選官員亦未能發揮監察作用。好多候選人靠財力或人脈,依賴舊有精英網絡贏選舉,繼續鞏固腐敗文化。街頭嘅抗議唔只係為咗錢,而係對民主日益失望嘅反映。一旦呢種犬儒化深入人心,印尼人當年為之抗爭而得到嘅民主制度,可能再無法重建信任。

發佈時間: 2025年09月03日 02:20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