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辭退美國聯邦儲備局理事庫克,係一個關鍵時刻。呢個舉動,代表佢由之前淨係口頭批評聯儲局,正式升級到全面衝擊央行獨立性。對美國同全球經濟穩定嚟講,都係一個重大威脅。
唔好畀枝節轉移視線。庫克房貸申請啲細節資訊唔完整,又偏頗,根本唔係重點。重點係,特朗普冷靜而有計劃咁出手,目的係要迫使聯儲局屈服,跟住佢嘅路線去管理美國經濟。
問題係,點解聯儲局理事會七個成員之一咁重要?因為利率決定係由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投票,總共有十二票。但如果庫克離開,特朗普就可以控制理事會多數席位。上次執政,佢已經委任咗華勒同鮑曼,今次再提名米蘭補上早前空缺。華勒同鮑曼喺七月會議上,已經同大多數人唱反調,反對維持利率不變。
聯儲局理事入到大樓,本應將政治留喺門外,否則制度根本唔可能正常運作。但特朗普嘅做法,明顯就係要將政治勢力塞入去。
同理事唔同,另外五位OMC成員係地區聯儲局行長,唔係總統委任,亦唔需要國會確認。但如果佢哋同少數理事合作,想推翻理事會多數決,憲制上就會陷入尷尬局面。前聯儲局理事、哈佛教授塔魯洛曾經指出,理事會多數甚至可以炒咗啲地區行長,以確保自己意見能夠主導貨幣政策。他話咁樣「完全唔係央行應該運作嘅方式」,金融市場會畀呢啲戲碼搞到動盪,央行靠制度信譽維持穩定都會受損。不過,呢就係特朗普嘅一貫做法。如果庫克真係比人炒,其他成員都難言安全。
庫克當然可以透過法院挑戰解僱決定,佢亦表明會咁做。不過睇返類似案件,司法程序好長。其他獨立機構領導人,例如一月畀特朗普炒咗嘅勞工關係委員會成員韋爾科克斯,案件至今仲未完結,亦唔可以復職。低級法院曾經裁定總統解僱唔合法,但最高法院要求重審,仲話若果佢哋繼續留任,對總統造成嘅傷害仲大過對個人或機構嘅損害。庫克個案好可能會重演同樣情況。
最終,要捍衛聯儲局獨立性,仲要睇最高法院點判。但最高法院一向偏向加強行政權力,而唔係強調制衡。金融市場雖然對特朗普做法反感,但暫時未出現足以令佢回頭嘅崩盤。
法院未有定案之前,聯儲局最容易嘅做法,就係慢慢將政策傾向總統嘅意向。主席鮑威爾已經暗示九月會減息,仲未等通脹同勞動市場風險平衡清楚,就提前放水,未來仲會有更多偏向寬鬆嘅取態。
呢唔係央行獨立性即時消失,但係逐步被侵蝕。美國通脹風險會持續增加,利率會偏低,市場短期可能覺得開心,但風險會越嚟越大。
等到下一次金融危機嚟臨,全球就會發現失去咗一個完全獨立嘅聯儲局,冇咗穩定可靠嘅美元貸款來源。如果特朗普控制住決策,根本冇保證聯儲局仲會做返過去嗰啲救市行動。
單單一個理事職位,睇落好似唔大件事。但事實係,庫克嘅命運同法院點判,可能決定聯儲局獨立性同埋佢喺國際金融體系嘅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