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水事件陳嘉信拒辭職回應 承認物流署須負責
假水事件陳嘉信拒辭職回應 承認物流署須負責

政府物流署早前採購樽裝飲用水,被揭發承辦商以冒牌貨呃過關,引起外界對招標制度漏洞嘅關注。事件爆出後,多間傳媒追問點解當局唔再用「雙軌評分制」,而係淨係用「價低者得」。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同物流署24日回覆查詢時,首次承認係由物流署署長陳嘉信「按既定機制批准」,決定唔用評分制處理嗰次投標。

 

《明報》翻查資料發現,2023年飲用水招標文件仍然列明「技術」同「價格」各佔一半比重,技術要求包括有冇符合 ISO 國際標準;但到咗2025年新標書,評分方式已經改咗,只要符合規格,就以每公升水價高低決定得失。報道又指,現行招標守則一向「鼓勵」部門採用評分制,如果唔用,必須要有部門首長批准同解釋原因。

 

面對傳媒追問,陳嘉信今早再畀人問特首對事件失望,以及佢會唔會考慮辭職引咎。佢只係答:「我冇補充,上星期講過喇。」其實,佢上星期曾經開記者會公開道歉,承認現行機制冇辦法完全防止有人呃標,並強調物流署要承擔「主體責任」。佢亦承認中標公司只要滿足基本水質同產能要求,最後依然以「價低者得」做準則。

 

事件引起更多連鎖關注。《信報》專欄揭示,物流署刪技術評分唔係單一例子,近期仲有更多標書「改遊戲規則」,包括康文署轄下公共圖書館採購中文書嘅招標。據悉,呢個項目為期3年,金額高達7,000萬,會喺9月5日截標。雖然招標要求仍然要投標者交公司背景資料,但喺8月19日簡介會上,當局明言最終淨係睇價錢。

 

專欄又指出,對比2022年同類招標,當時評分表除咗要求書商交過往供書經驗、合約文件,仲要交「創新建議」,用嚟評估供應商效率、靈活度同服務提升空間。但今年新規則,呢啲要求全部刪走。

 

選委界立法會議員江玉歡透露,最近收到書商反映,擔心冇經驗嘅公司憑低價中標,令有實力同技術嘅本地企業失去優勢,長遠仲可能影響公共圖書館書籍質素同可靠性。《信報》直言,「一味貪平」隨時釀成問題,仲批評「貪字得個貧」。

發佈時間: 2025年08月25日 23:00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