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副主席、前行政長官梁振英,近日接連喺社交平台發文,評論香港人口同人才政策。由佢上任特首之前叫停「雙非」孕婦嚟港產子,講到近期嘅「借殼辦學」風波,多次提醒當局,審批「高才通」等計劃時一定要嚴格分辨真偽,否則政府日後可能「措手不及」,甚至令「社會對內地嘅怨氣再次出現」。
佢指出,香港現時各類人才入境計劃一共收到 50 萬份申請,已有大約 22 萬名人才及家屬嚟港,遠超原定目標;但引用政府統計推算,大部分人才家庭攞咗身分證之後,並無長期留喺香港住,而係成家人返內地。佢形容,呢批「人才」嘅規模,比當年嘅「雙非嬰」大得多,如果有一半人帶埋家人定居香港,本港嘅土地、房屋、教育同醫療都會面臨巨大壓力,強調社會要穩定,「唔可以有太多太大嘅不確定性」。
梁振英喺另一篇叫做《人口決定一切》嘅貼文,再次提到雙非問題,指好多嬰兒喺香港出世後,長期留喺內地,「隨時可以,但又唔知幾時移居香港」,咁樣會令資源分配同社會規劃面對不確定性,仲會成為反對內地嘅政治力量養份。佢批評,現時「高才」計劃入面,有唔少獲批嘅人嚟香港主要係為咗子女教育,並無打算喺本港工作。
至於近期嘅「借殼辦學」事件,佢直言:「香港 DSE 受歡迎,香港身分證更加受歡迎」,形容要提防有內地人透過旁門左道攞着數,並重申雖然香港要同內地融合發展,但「閥門要設計好,因為香港細,內地大,執行上唔可以中門大開」。佢仲以東江水做比喻,話香港缺水時,由內地輸水可以徹底解決問題;同樣,輸入人才都要有周全準備同配套,「務求唔違反初衷」。
《星島日報》時事專欄今日引述多名政界人士話,梁振英嘅觀點合理,符合佢「港人優先」嘅一貫立場。有熟悉佢嘅資深建制中人認為,人才計劃方向係啱嘅,可以為香港帶嚟人力資源,但執行細節一定要嚴防有人「攞着數」,避免有政策漏洞,並強調「香港容量同內地完全係兩碼子事」,政策限制一定要謹慎。
有議員認同,部分「高才」可能只係為咗攞身分證嚟香港,冇長期發展嘅打算,促請當局公開實際到港人才人數,以及佢哋配偶喺港嘅就業情況等數據,全面檢討政策成效,並制定長遠人口規劃。另外有政界意見話,「高才通」應該採取「入門易、續簽難」原則,續簽要達到一定收入或者經濟貢獻,唔需要追求高續簽率,就算數字「唔靚仔」,都可以反映審批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