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專欄精選——彭博專欄】美中運河爭霸 巴拿馬逆襲成贏家
【外國專欄精選——彭博專欄】美中運河爭霸 巴拿馬逆襲成贏家

如果講邊個國家最清楚乜嘢叫畀人推上地緣政治舞台,巴拿馬肯定榜上有名。自從去年特朗普針對佢哋最神聖嘅國家象徵——巴拿馬運河去發表言論開始,呢個中美洲國家就意外成為美中角力嘅焦點。特朗普喺三月向國會發表演說時,六次提到巴拿馬,仲出乎意料咁承諾要幫美國「攞返」呢條標誌性水道,嚇親咗呢個人口得450萬、長期係美國盟友嘅全球貿易關鍵樞紐。

 

不過,特朗普第二任期已經過咗差唔多七個月,情況有啲唔同:雖然被超級大國盯實令人有啲唔安,但亦可能係個機會。作者最近去咗巴拿馬,訪問咗十幾位觀察員、決策者同商界領袖,得出一個好清晰嘅結論:如果巴拿馬識得把握時機,有機會加強運河嘅戰略角色,吸引新投資,甚至為老化嘅經濟模式帶嚟轉型。

 

別名卡延嘅運河管理局局長莫拉萊斯喺以前美國運河區總督官邸嘅大屋入面,一邊飲咖啡食炸餃子,一邊同作者講:「呢場地緣政治爭拗嘅戰場喺巴拿馬。我哋第一次有籌碼參與遊戲,應該好好利用。」

 

所謂利用籌碼,主要係加強運河嘅地位。呢條連接大西洋同太平洋嘅運河,喺去年12月迎來巴拿馬收回管轄權25周年。卡廷嘅大計包括:興建15億美元嘅里奧因迪奧水庫,解決用水增加同氣候變化加劇下嘅水資源短缺;沿運河北岸興建輸油管,鞏固巴拿馬作為美國液化石油氣出口亞洲嘅關鍵通道;仲有經營運河兩端嘅港口同轉運中心。

 

呢啲計劃同政府其他大型基建項目方向一致,包括港口、鐵路同能源拍賣,目的係鞏固巴拿馬做頂級物流樞紐嘅地位。地緣政治緊張令佢嘅地理位置更有戰略價值。今年四月,特朗普威脅最激嗰陣,丹麥航運巨頭馬士基收購咗連接運河兩端港口嘅鐵路。事實上,特朗普嘅貿易戰反而令運河受惠,好多出口商趕喺加稅前出貨,令運河全年幾乎滿負荷運作。

 

去年,運河向巴拿馬國庫貢獻咗25億美元,佔2025年聯邦預算大約8%。而喺巴拿馬城,頻繁嘅高層政治訪問同低調但激烈嘅遊說活動,反映出呢個國家獲得咗異常多嘅國際關注。如果小說家約翰·勒卡雷仲在世,可能會喺呢度搵到靈感續寫《巴拿馬裁縫》。

 

特朗普話中國控制運河係錯誤同魯莽。只要你喺運河邊留一陣,就會發現佢唔淨係工程奇蹟——仲係一個營運高效、賺錢同承擔國家責任嘅機構,尤其係2016年擴建加咗第三組閘門,可以容納世界最大嘅船。就算美國,其實都唔需要擔心:當年將運河交畀巴拿馬,可以話係美國喺拉美做過最明智嘅決定之一。

 

特朗普真正嘅擔心,係中國喺巴拿馬影響力日益上升——諷刺嘅係,呢個趨勢喺佢第一任期內急速增加。2017年,巴拿馬同台灣斷交,之後成為第一個加入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嘅拉美國家;中國企業亦快速攞到大型基建合同,包括14億美元嘅運河第四大橋項目。

 

北京好明顯將呢個面積細過南卡羅來納州嘅國家視為拉美擴張嘅戰略跳板。呢點喺巴爾博亞同克里斯托瓦爾兩個港口嘅爭議中表露無遺。呢兩個位於運河兩端入口嘅港口,本來係李嘉誠旗下長和系資產,現時涉及賣畀由黑石集團支持嘅財團。中國政府強烈反對,甚至威脅阻止交易,實際上印證咗特朗普嘅講法。

 

呢個情況幾有諷刺意味:長和喺香港仲係英國殖民地時就攞到呢啲特許權,嗰時美中角力仲未成為全球焦點。到今日,呢啲資產竟然變成地緣政治火藥庫。由呢個角度睇,美國嘅戒心唔係完全無道理——雖然特朗普講嘢方式比較粗暴。

 

依家呢場企業之爭嘅結局仲未有定案,但作者喺巴拿馬期間,感覺中國繼續控制兩個港口嘅機會好渺茫。美國正全力壓制中國影響力。總統穆利諾採取咗幾個實際動作安撫白宮,包括退出「一帶一路」、同美國防長赫格塞斯簽安全協議,仲批准美軍上個月進行「保護」運河嘅聯合軍演。巴拿馬審計長建議廢除2021年嘅合同延期,被視為最可行嘅方案去滿足美方要求,但咁做可能會傷害巴拿馬嘅營商形象,甚至引發國際仲裁。

 

特朗普喺巴拿馬用嘅策略,有機會成為美國喺拉美抗衡中國影響嘅模板。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美企參與巴拿馬同其他地區嘅投標同交易。但如果華盛頓以為呢套強硬手法可以複製去巴西等國,就太天真。雖然特朗普嘅高調言論激起咗民族主義情緒,但巴拿馬人依然親美,兩國喺文化、經濟同歷史上嘅連結根深蒂固。至於中國,冇乜巴拿馬人會急住幫佢講好說話——尤其係白宮甚至撤銷咗幾位批評穆利諾政府交易嘅巴拿馬政客簽證,令一啲親美精英震驚。前經濟部長德利馬就話:「最終,每個巴拿馬人銀包入面都有一張美金。」

 

穆利諾清楚表明,巴拿馬唔想選邊站——呢個策略喺美國壓力下依然係最聰明嘅選擇。中國係運河第二大用戶,巴拿馬仲有自19世紀開始嘅龐大華人社群。最佳做法係學新加坡,喺西半球保持同兩大國嘅良好關係,同時守住運河中立性同戰略自主。

 

對66歲、滿頭銀髮嘅穆利諾嚟講,要維持呢個平衡唔容易。佢喺2024年5月以34%選票當選,但上任第一年唔算順利,夾喺華府壓力同民意反感之間。雖然佢有商界強力支持,成功推動社會保障改革同關閉危險嘅達連峽谷偷渡路線,但佢好鬥、缺乏魅力嘅作風,令社會緊張加劇,仲畀人指控有獨裁傾向。

 

近年,巴拿馬人已經因為2022年通脹同高生活成本、2023年具爭議嘅百億銅礦項目同今年香蕉工人罷工走上街頭。疫情期間嘅嚴格封城令經濟萎縮近20%,摧毀咗唔少就業同中小企,公共債務翻倍,對社會造成重創。

 

穆利諾另一個敏感任務係重啟第一量子礦業公司嘅銅礦,呢個礦場喺2023年因最高法院裁定合同違憲而停工。經濟上,呢個項目提供超過3萬個職位同稅收,但政治風險極高。雖然民調顯示如果利益能夠公平分配,支持度會提高,但政府同呢間溫哥華公司到而家仲未正式談判,今年內重啟嘅機會唔大。

 

近期嘅動盪,反映咗巴拿馬經濟模式嘅老化。過去幾十年,靠免稅、親商、寬鬆監管,經濟快速增長,但社會分配唔均,未能有效減少非正規經濟同貪腐。世銀研究顯示,過去30年雖然巴拿馬減貧成效顯著,但貧富差距仍然嚴重——2023年城市貧窮率低於5%,但原住民地區卻高達76%。

 

不過,巴拿馬嘅問題唔係冇得解決:可以透過增加稅收、削減補貼同特殊制度、針對性嘅社會開支、發展旅遊業同現代化銀行業嚟改善經濟。巴拿馬需要更多創業家,而唔係繼續做離岸避稅天堂。

 

經過年初嘅混亂,形勢開始回穩。預計今年同下年GDP增長4%,幾乎係區內平均嘅兩倍。經濟部長查普曼正推動財政調整,保住投資級評級,計劃喺2026年將赤字由去年的7.4%降至3.4%,並將政府開支轉向更有影響力嘅優先項目。新一代注重透明同反貪腐嘅政治領袖,亦喺國會佔咗最大席位。

 

最重要嘅,巴拿馬擁有運河——呢個係國家未來嘅支柱。正如分析員諾列加所講,運河係國家最大嘅成就同挑戰:「佢必須成為新經濟模式嘅起點。」或者,巴拿馬人應該多謝特朗普——雖然佢並無呢個意思——喚醒咗呢個歷史性機會。

發佈時間: 2025年08月13日 21:44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