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專欄精選——經濟學人專欄】特朗普貿易自誇勝 關稅傷害美國深
【外國專欄精選——經濟學人專欄】特朗普貿易自誇勝 關稅傷害美國深

特朗普總統推行所謂「解放日」政策至今已經超過一百日,全球貿易新秩序逐漸成形。呢套新秩序其實係一種以美國為核心嘅帝國式貿易偏好體系。因為加拿大計劃承認巴勒斯坦國,激怒咗特朗普,結果被加徵35%關稅。7月31號,特朗普話,因為出口商對美國唔公平,所以會向多個貿易夥伴徵收「互惠」關稅,稅率介乎10%至41%。為咗避免被徵稅,歐盟、日本同南韓已經同美國達成協議,答應開放市場同喺美國投資幾千億美元,以換取只需畀15%出口關稅。

 

坊間開始出現一種好吸引人嘅講法:美國喺今次貿易戰入面贏緊。始終,特朗普成功逼使多個主要貿易夥伴讓步,簽咗對美國更有利嘅協議。金融市場對高關稅反應唔大,實體經濟亦未見大損傷,美國政府亦從關稅入面賺到唔少收入。不過,呢種講法其實係錯得離譜。場仗仲未打完,而美國根本唔可能贏。

 

雖然有人話特朗普不斷「縮沙」,但佢推進關稅政策嘅力度其實愈來愈猛。根據耶魯預算實驗室,美國有效關稅率喺8月7號會升至18%,差唔多係去年嘅八倍,回到大蕭條時期嘅水平。特朗普支持者覺得呢個係勝利,話係外國人畀錢俾美國,美國海關每個月可以收到近300億美元。不幸嘅係,呢套錯誤觀念唔只喺美國流行,喺歐洲都有人信。歐盟同特朗普達成協議後,有反對聲音話為咗換關稅優惠,要付出沉重代價。

 

其實呢啲都係對貿易經濟嘅基本誤解。經驗話我哋知,關稅對出口方嘅影響往往唔及進口方咁大。特朗普徵收愈多關稅,美國人就愈冇得揀平貨。就算外國供應商降價比以前更犀利,高盛嘅分析都話,美國企業同消費者依然要承擔約八成嘅關稅成本。好似福特同通用汽車咁,單係今年第二季,就分別畀咗8億同11億美元嘅關稅。

 

點解經濟同金融市場反應咁冷靜?一來係關稅未生效前出現咗囤貨潮,只係延遲咗經濟痛苦;二來係人工智能熱潮帶動企業投資。過去兩季AI資本開支對GDP增長嘅貢獻,甚至超過咗消費支出總和,令股市持續上升。投資者可能相信企業有辦法適應新關稅環境,甚至可以透過喺低關稅地區轉口去避稅,雖然特朗普揚言要向轉運商品徵40%關稅。形成咗一種怪現象——因為市場預計特朗普最後會讓步,反而鼓勵佢繼續強硬。

 

但長遠嚟講,經濟代價好大。為咗所謂公平,特朗普放棄咗過往根據貨物類別徵統一關稅嘅多邊體系,改為根據來源地按國而定嘅雙邊關稅,搞到關稅唔單止愈來愈高,仲變成要針對唔同議題一單單咁傾。本週要傾嘅議題,包括巴西法院檢控特朗普朋友,仲有泰柬邊境衝突。因為而家所有關稅政策都係由總統一人拍板,變數好大,易受遊說或者總統一時三刻嘅情緒影響。以特朗普嘅性格,佢可以一時俾人讚下就豁免,一唔高興就即刻加稅。

 

最終埋單嘅,始終都係美國消費者。以前佢哋可以享受世界各地產品競爭帶嚟嘅多元選擇;而家,一啲企業之所以成功,唔係因為創新,而係因為識得點樣操控規則。而且會出現棘輪效應——下任總統即使想恢復低關稅,都會面對依賴關稅保護、已失去國際競爭力嘅本土企業反對。結果係,損人又唔利己,無論特朗普點講,呢啲做法都唔係真正嘅公平。

發佈時間: 2025年08月02日 04:34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