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專欄精選——彭博專欄】賴清德內外危機 貿易戰無解執政難
【外國專欄精選——彭博專欄】賴清德內外危機 貿易戰無解執政難

眾所周知,美國總統特朗普喜歡贏家,但對台灣領導人賴清德而言,問題是他看似已無計可施。這是個令人不快的處境,懲罰性關稅的威脅籠罩頭頂。

 

在國內,賴清德正應對一次慘敗的罷免投票所帶來的後果,這將助長親北京的在野黨勢力。在國際上,他正應對貿易戰,卻無成功的保證。這使他的政府自去年上任以來處於最弱勢的地位。

 

賴清德最近的尷尬來自一場受阻的海外行程。據報,他原計劃在訪問台北日益減少的邦交國——巴拉圭、瓜地馬拉和伯利兹時,在美國停留。但在特朗普政府顯然未予批准後,此行已取消,因擔心這可能影響與北京的貿易談判。週二,兩大國同意延長談判,雖白宮官員表示最終決定由特朗普作出。

 

華盛頓與台北均未正式確認賴清德的行程細節,台灣方面試圖淡化整件事。賴清德辦公室發表聲明,指他需留在國內專注颱風災後重建及與美國的關稅談判,強調無旅行計劃。外交部更明確表示:不存在延期、取消或美國阻撓。

 

然而,這凸顯台灣在特朗普優先次序中的低位。數十年來,美國停留一直是台灣總統的低調外交方式。他們通常缺乏提升家鄉國際形象的渠道:中國宣稱這一民主政體是其領土,反對任何國際互動。

 

特朗普對台北的模糊態度更令人擔憂。他威脅施加32%關稅,且在週五截止日期前無達成協議的跡象。他還要求台灣政府增加軍費開支,且對若北京入侵美軍是否會保衛台灣態度曖昧。為安撫美國領導人,台灣關鍵的半導體產業已竭盡全力,承諾數百億美元投資以提升美國本土晶片生產。

 

賴清德必須確保台灣不淪為中美對抗的棋子,尤其當北京加大恐嚇策略與軍事壓力時。要做到這點,他需提出實質方案,但自上週罷免在野黨議員的投票慘敗後,這任務更艱難。公民團體推動這場投票,視其為對抗親中議員的戰鬥。

 

2024年1月,賴清德的民進黨贏得第三次總統連任,但失去國會多數席位,輸給親中的國民黨及其盟友台灣民眾黨。罷免投票旨在移除數十名在野黨議員,以讓民進黨重奪國會控制權,但徹底失敗。這意味著推動具爭議性的變革,如增加國防預算,將是場硬仗。

 

民進黨幹部試圖將此塑造成台灣民主的勝利,而非其操縱民意的拙劣嘗試。投票前民調顯示,多數民眾反對罷免,擔心如此快推翻上次選舉結果。

 

無可否認,這損害了賴清德的聲譽。《台灣海峽風險報告》編輯彼得·埃納夫對我說,「特朗普喜歡贏家,而賴清德現在看起來完全不像,」這份月刊聚焦兩岸政治與軍事發展。

 

下個月將舉行另一次罷免投票。但若再次失敗,賴清德得面對在無國會控制權下執政的前景。若想避免餘下任期成為跛腳總統,他必須與在野黨妥協。

 

這種兩極化正損害台灣安全。北京不會錯過利用賴清德政治失誤的機會,強化他有分離主義野心的論述。與在野黨在非中國議題上合作,如產業政策或民眾關注的生活成本問題,可減輕這一衝擊。

 

這一切無法保證立即重啟。但罷免行動的結果具啟發性。選民希望兩岸關係穩定,而非升級。賴清德需傾聽他們。

發佈時間: 2025年07月31日 23:52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