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專欄精選——經濟學人專欄】英國警方破案無力 背後蘊藏著什麼原因?
【外國專欄精選——經濟學人專欄】英國警方破案無力 背後蘊藏著什麼原因?

1993年,吉爾摩開始作為「普通街頭警察」執勤時,他記得每天處理「多起盜竊案」。當時幾乎全是「傳統犯罪」:「你知道的,誰幹的、破窗、財物失竊、搜尋嫌犯」。那時沒有手機或閉路電視,意味著要多敲門、學會「管理犯罪現場」以尋找線索。

 

吉爾摩不知情的是,他開始執勤時正接近犯罪高峰。1995年,英格蘭與威爾士估計發生2000萬起犯罪,創歷史新高。此後近三十年,犯罪數量持續下降,2023年降至不到500萬起。許多政客將這「犯罪下降」歸功於自己,這一趨勢遍及富裕國家,主要由盜竊與車輛竊盜減少推動。研究者後來認為,主因是更先進的安全技術。

 

但有個問題。隨著犯罪數量驟減,破案比例也下降。2015年,約六分之一記錄犯罪導致起訴或傳喚;去年僅約二十分之一。對守法公民而言,這是福也是禍:成為受害者的可能性大減,但若受害,伸張正義的機會也更低。

 

政客常將此單純視為供給問題。2010至2018年間,英國警察經歷大幅裁員,資深警員被解僱。公眾將無效執法歸咎於缺乏可見的「街頭巡警」。但更好的解釋是,犯罪變得更難破案。隨著案件類型改變與技術進步,警察未能跟上。

 

國家犯罪調查創辦學者麥克·霍夫說,吉爾摩初入行時的犯罪數量龐大但簡單:偷車兌現快感、搶劫房屋後在當地賣贓物。此類罪犯通常「不太老練」。

 

如今案件更棘手。過去二十年,報案的性犯罪數量激增三倍,達近20萬起。這大多是好事:更多受害者站出來。但起訴率僅4.2%。調查耗時且困難,警察處理受害者仍常不當,受害者放棄調查的比例激增。

 

竊賊也變得更聰明。車輛竊盜2013年降至7萬起低點,過去十年上升75%。原因並非年輕人衝動,而是有組織團伙使用電子設備瞄準高檔車,掩飾或拆解後出口遠方市場。霍夫懷疑,隨著罪犯群體縮小,留下的更熟練且動機強烈。

 

盜竊案維持低位——現代安保系統使搶劫住宅風險高,尤其有人在家工作。但街頭手機盜竊激增,常由蒙面騎自行車者從分心行人手中搶走。去年倫敦報案手機盜竊超7萬起,成為歐洲手機搶奪之都。此類案件線索少,需複雜行動破獲犯罪供應鏈。

 

犯罪與執法可視為貓鼠遊戲。智能手機普及改變規則,理論上提供大量數據助警方定罪,但實際上他們篩選數據能力差。加密通訊則讓犯罪網絡——如出口偷車與手機者——更容易大規模運作。

 

調查還面臨日益加重的舉證責任。一名警員承認:「過去我們在法庭上說『我看見他們幹的』。」如今,警方被要求提供三方視角。一名警察抱怨,若無閉路電視、DNA證據與手機鑑識,法官與陪審團可能起疑。現代調查常涉及多達20種證據,警察陷入官僚困境,連簡單案件也無暇處理。

 

英國並非唯一面對這些壓力。其他國家破案率也下降,但犯罪學家稱英國的下降尤為陡峭。即將發布的白皮書將闡述警察如何應對,這極為必要。三十年下降後,犯罪率正上升,主要由店舖盜竊激增推動,過去兩年翻倍。如今連店舖竊賊似乎都不怕被抓。保持犯罪率低需抓捕一些罪犯。

發佈時間: 2025年07月28日 23:23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免責聲明 | 錯誤回報/意見提供
電郵: hongkongmatters.inf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香港元宇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