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八月,世界上最有權勢的人便從公眾視野中消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於下週離開北京,前往距離首都三小時車程的北戴河海濱度假勝地,參加夏季休假。從毛澤東時代起,中共高層便在這裏的別墅聚會。然而,長時間的缺席常在中國以外引發對其權力掌控的激烈揣測。
今年的夏季會議將反映習近平在重塑黨內高層方面的驚人成功:老一輩領導人或已去世、或年老無力、或被邊緣化,忠誠派則佔據主導。作為中國最高領袖,習近平似乎無顯著對手,毫無挑戰地引領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及最大武裝力量。對各國領袖而言,與他的接觸至關重要。近日,他接待了印度和俄羅斯外長,並與澳洲總理舉行會談。美國則表示,習近平與特朗普總統今年晚些時候會晤的「可能性很高」。
中國的精英政治仍是一個黑箱。若領導人遇到麻煩,外界可能最後才知情。但分析人士悄聲議論,習近平的治理風格或正微妙變化。他最初通過強化委員會制度主導官僚體系,如今卻在收斂。某些由習近平主持的委員會召開頻率減少;在其他委員會中,他允許親信執行其議程。他公開露面也減少。然而,這些變化非但不挑戰其權威,反而可能增強之。
若治理風格確在轉變,對這位自2012年上台以來無情集權的領導人而言,將是顯著變化。隨著習近平權力增強,受調查官員數量亦增加:2024年4月發起的肅貪行動已導致43.3萬人被查。近期軍隊整肅尤為引人注目。數名曾位列中央軍事委員會五人小組的將軍——該黨控軍機構由習近平主持——正接受調查或已消失。最新一例何衛東,若屬實,將是自1967年來最高級別落馬軍官。
領導忠誠派解決了一些問題,但習近平似乎警惕這也可能帶來新問題。忠誠者或缺乏經驗、迴避壞消息,或尋求貪腐機會。6月30日,習近平對24人政治局表示,「自我革命的弦必須進一步繃緊」。
上台後,習近平通過眾多黨內委員會行使權力,繞過國家官僚體系及其他既得利益。這一強大制度武器讓他邊緣化非其選擇的官員,如前總理李克強。習近平創設近十二個委員會,監督不同治理領域,引導國內議程。但據美國智庫亞洲協會的Neil Thomas指出,現在他更多以書面指示參與相關會議,而非親自出席。
此類會議數量似乎也在減少。最重要的經濟改革委員會,在習近平執政頭五年召開38次。自2022年以來僅開6次,且自2024年8月後無公開宣布。研究機構Gavekal Dragonomics的Christopher Beddor指出,其公報篇幅縮短,顯示決策減少。其他由習近平領導的委員會亦顯著減少。
6月政治局會議首次明確黨內委員會職責(雖未公開),要求「協調不越權,執行不越位」。格拉斯哥大學的Holly Snape認為,這是習近平「以規則治國」的一部分,確保其議程在他不在場時仍能推行。這似乎是確保國家對黨、對習近平絕對忠誠,無權力分離的努力。
另一變化在於授權。習近平開始將重要委員會交由親信管理。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Victor Shih指出,限制這些委員會權力或讓習近平更放心移交控制權。特別是,他信任蔡奇(實際上的幕僚長)、總理李強及副總理丁薛祥。2023年初,三人各獲一個委員會領導權。他們皆位列政治局常委會七人頂層,且與習近平關係密切,但彼此聯繫薄弱。
觀察家普遍認為蔡奇是習近平最信任的顧問,掌控黨領導的日程、溝通與安全,同時管理黨中央龐大官僚體系的日常運作。然而,總理李強似乎從習近平逐步放權中獲益最多。
李強2004至2007年間任習近平的幕僚長,當時習近平還是省級領導。現李強似已恢復其前任被剝奪的部分職責,包括經濟政策影響力。李強似受信任:7月他代替習近平參加巴西的BRICS峰會,這是習近平12年來首次缺席。他在國家官僚體系內亦具相當影響力,新規則允許他隨意召集官僚並主持其選擇的主題學習會。僅習近平擁有同等權限。
李強或因4月一次奇怪事件受益:兩名政治局成員無解釋地互換職位,結果是李強舊同僚現負責黨內人事決定,為2027年決定下屆政府關鍵任命的五年黨代會做準備。
向忠誠派授權、未指定接班人,或表明習近平計劃長期執政。他現年72歲(其母齊心98歲)。無跡象顯示他會在2027年第三任期結束時退位。晚年的毛澤東與鄧小平均分散權力,確保下屬相互制衡,防止一人獨大。他們成為幕後的「神諭者」,闡述意識形態。隨著時間推移,習近平或塑造類似體系——終極權力仍屬於他,即使不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