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消息指,香港部分銀行諗住搞類似「壞賬銀行」嘅機構,嚟處理啲唔好收返嘅貸款。不過,學者同專家就擔心,呢啲做法可能會影響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嘅形象。
據《彭博》早前引述消息人士講,包括恒生銀行(0011)同交通銀行(3328)喺內嘅幾間本地銀行,最近曾經搵顧問公司傾過,研究設立特殊目的實體,仿效內地處理壞賬資產公司嘅做法,希望可以幫銀行收返部份資金。不過,呢個方案最終會唔會獲監管機構或業界接受,暫時仲係未知之數。
對於有關傳聞,金管局尋晚出嚟澄清,話當局冇打算設立所謂「壞賬銀行」,而據了解,啲銀行而家亦冇具體計劃去推行呢個做法。金管局強調,佢哋一直都有要求銀行審慎處理信貸風險,而家本港銀行體系整體嚟講仲算穩陣,信貸風險都仲喺可控範圍內,銀行撥備足夠,信貸撥備覆蓋率仲高過140%,盈利亦都保持得唔錯。
根據金管局最新季報,截至今年第一季尾,本港銀行業特定分類貸款比率係1.98%,比上季升咗0.02個百分點,係自2015年第四季以嚟嘅次高水平。報告都話,雖然整體資產質素稍為轉差,但整體風險仍屬可控。
不過,國際評級機構惠譽早前就警告,截至今年3月底,本港不良貸款總額升咗去到250億美元,佔總貸款額約2%,仲預計去到年底會升到2.3%,係全亞太地區升幅最大。惠譽認為,港銀貸款質素明年可能會再惡化。
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就話,以目前嘅整體壞賬水平嚟睇,其實未去到要急住設立「壞賬銀行」,除非銀行自己知道有啲仲未公佈出嚟嘅風險。如果只係做緊正常風險管理,反而設立呢類機構可能會釋出壞消息,影響國際對香港金融體系嘅信心。
金管局再三強調,本港銀行總資本比率高達24.2%,遠高過國際最低要求嘅8%,整體資產質素仍然穩健,當局會繼續密切留意市場動態,確保本港金融系統運作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