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晚上8:30,作者在烏克蘭一間酒店的防空洞中記錄,慶幸迅速抵達避難所。爆炸開始前僅有20分鐘警告。據報,頭頂爆裂聲來自烏克蘭攔截俄羅斯無人機,更多無人機正來襲。防空洞內,一名嬰兒哭聲與避難者的緊張氣氛交織。
過去一週,俄羅斯對烏克蘭城市的大規模無人機攻擊應喚醒西方,但未如烏克蘭「蜘蛛網行動」般引發深刻反思。該行動上月襲擊俄羅斯深處空軍基地,摧毀數十架戰略轟炸機,令歐美意識到與俄羅斯的共同脆弱性。然而,西方是否也意識到與烏克蘭共享的風險?
上週二晚,俄羅斯發動破紀錄的741架「沙赫德」型及誘餌無人機攻擊,目標鎖定烏克蘭西部城市盧茨克。次晚,基輔承受近400架無人機襲擊,城市多處燃燒。週四清晨5點警報解除後,作者走出防空洞,濃煙刺鼻,遮蔽粉紅晨曦。不到一小時,警報再次響起。週五夜間,俄羅斯本月第三次發動超過500架無人機的聯合攻擊,目標包括基輔及烏克蘭西部城市。
《基輔獨立報》指出,2024年6月整月俄羅斯僅發射332架無人機,而上週一晚即超此數兩倍。專家估計,俄羅斯每日生產100至170架無人機,數日內投入烏克蘭天空,集中攻擊單一城市。
這些攻擊恐嚇平民,其規模與聚焦使高價值目標更脆弱。賽海達奇尼安全中心空軍專家胡梅紐克(Oleksandr Humeniuk)表示,俄羅斯以大量無人機「耗盡防空系統」,隨後發射導彈,「令辨別與攔截極難」。烏克蘭有時需用戰機攔截無人機,耗費稀缺航空資源並危及飛行員。
戰爭早期,烏克蘭建議平民躲在兩堵堅固牆後,現已不足以保安全。專家稱,俄羅斯無人機有時搭載集束彈藥,載荷顯著增加,殺傷力更強。
烏克蘭應對無人機威脅的困境在於採購與資金,而非創新。國際烏克蘭勝利中心共同創辦人卡列紐克(Daria Kaleniuk)表示:「前線如國防創新的矽谷。」但技術約每三個月過時。烏克蘭採購週期快於北約,但需更靈活合同以應對軟硬體升級。
烏克蘭安全與合作中心負責人庫贊(Serhii Kuzan)指出,空中防禦「超負荷」。烏克蘭已研發成本低於1萬美元的無人機攔截器,遠低於「沙赫德」型5萬美元,但產量無法匹敵俄羅斯。烏克蘭今年僅有100億美元用於武器生產,雖具三倍以上製造能力。「產能未充分利用,政府四處救火,」庫贊說。「這是資源戰爭,烏克蘭正輸或已輸。」
烏克蘭懇求盟友投資其武器生產。西方有資金,但庫贊強調:「這是史上技術發展最快的戰爭。」俄羅斯無人機射程可達北約國家,盟友準備好了嗎?
烏克蘭專家認為未準備好。俄羅斯處於戰時狀態,北約卻按和平時期預算。採購耗時數年,應縮至數月或數週。「沙赫德」型無人機廉價,西方攔截方案昂貴。
烏克蘭空襲警報應用程式收錄《星際大戰》盧克·天行者扮演者哈米爾(Mark Hamill)的語音:「別大意,過分自信是弱點。」這建議助作者週五夜間避險,也提醒西方正視無人機威脅。基輔需西方支持,西方或很快需烏克蘭的慘痛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