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大選後,特朗普(Donald Trump)與普京(Vladimir Putin)首次通話,盛讚與俄羅斯和解的「巨大利益」,似對訪問克里姆林宮充滿期待。然而,7月14日,特朗普失去耐心,宣布美國將恢復對烏克蘭供應「愛國者」防空導彈及其他武器,並威脅若50天內無和平協議,將對與俄羅斯交易的國家施加100%次級關稅。特朗普表示:「我們對俄羅斯非常不滿。」
此宣布適逢北約秘書長呂特(Mark Rutte)訪問華盛頓。特朗普讚揚歐洲國家增加國防開支,但一如既往加入其特色轉折:今後烏克蘭所需武器將由歐洲盟友購買,而非如過去由美國庫存捐贈或以美國資金向製造商採購。前總統拜登(Joe Biden)授權的數十億美元軍援尚未動用,但特朗普似無意使用,稱:「這不是我的戰爭,是拜登的戰爭。」
烏克蘭對武器供應恢復感到寬慰,但對50天後才施加經濟懲罰表示憂慮,此前特朗普多次給俄羅斯兩週談判期限。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的議會黨派要員梅列日科(Oleksandr Merezhko)稱此為「好消息」,但警告:「這50天對我們可能危險,普京定會利用這段時間」加強攻擊。油市對關稅威脅無動於衷,儘管可能影響中國、印度、巴西等國,顯示市場懷疑其會否實施。
另一項獲逾80名參議員支持的兩黨法案,威脅施加500%次級關稅,或在國會取得進展,但該法案賦予特朗普廣泛裁量權,可自行決定實施或豁免。特朗普視關稅為實現多重目標的工具,從國內增收至終結海外戰爭,但他決策反覆,常宣布關稅後又談判部分撤銷。如何協調新關稅與其更廣泛貿易戰尚待觀察,這似與他斷續拉攏印度對抗中國的努力相衝突。
表面上,特朗普的宣布確保烏克蘭獲得美國獨有的武器,如「愛國者」系統,用於攔截彈道與巡航導彈,恰逢拜登軍援即將耗盡。然而,特朗普未說明將提供多少「愛國者」電池與攔截彈。全球防空系統短缺,美國在12天以伊戰爭中協助以色列與卡達抵禦伊朗導彈,消耗大量攔截彈。6月,五角大廈曾以審查庫存為由短暫中止對烏克蘭的「愛國者」及其他武器供應(對以色列無此限制),後被特朗普撤銷。
特朗普亦未明確將提供哪些其他武器。有未經證實報導稱,可能包括能打擊莫斯科的遠程武器。拜登提供射程約300公里的ATACMS導彈,欲達500公里外的莫斯科,需「戰斧」巡航導彈或更隱形的JASSM-ER(射程約800至1500公里,視型號而定)。特朗普是否願冒升級風險(即使通過歐洲盟友間接出售)仍存疑問。遠程地面攻擊武器同樣供應短缺。
疑慮重重。軍援或不足以阻止俄羅斯在烏克蘭東部的緩慢推進。特朗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支持者及部分政府成員對烏克蘭態度冷淡甚至敵視。特朗普拒絕回答若俄羅斯加劇攻擊將如何應對。俄羅斯似能長期承受血腥行動,除非國內政治或經濟危機威脅普京。無證據顯示普京準備放棄目標:吞併更多烏克蘭領土及「解決衝突根源」,即強迫烏克蘭中立或重回俄羅斯勢力範圍。
特朗普可能再次改變立場,例如因普京的核威脅、談判靈活性的承諾或對軍事僵局的厭倦。2月,他曾在白宮公開羞辱澤連斯基,一度切斷武器與情報供應。4月,他開始懷疑普京是否「在拖延」,威脅制裁,但多次給予俄羅斯信任。
烏克蘭數月的耐心外交、歐洲盟友的奉承、國會鷹派的低調勸說及普京的頑強態度促成特朗普的轉變。參議員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在CBS電視上表示:「六個月來,特朗普試圖引誘普京談判,但俄羅斯攻擊不減反增,普京誤判了特朗普。」特朗普曾嘲笑澤連斯基「無牌可打」,如今決定暫時給他幾張新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