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汽車市場競爭愈趨激烈,長三角四地嘅汽車經銷商商會—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同安徽—罕有聯手發公開信,呼籲車廠正視經銷商目前面對嘅困境,狠批部分車廠強迫經銷商以「蝕本價」賣車,涉嫌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佢哋警告,而家嘅情況已經令資金鏈隨時斷裂,整個行業陷入「一賣就蝕」嘅惡性循環。
根據公開信內容,車市所謂「內捲」問題愈嚟愈嚴重,經銷商普遍面對庫存爆倉、現金周轉困難、銷售疲弱等多重壓力。雖然長三角地區第一季汽車銷量佔全國25%,但當地車行普遍叫苦連天,經營環境極之艱難。
信中指出,唔少車廠迫經銷商高價入貨,再用統一售價規定逼佢哋以低於成本嘅價錢賣出去,導致「倒掛」(即入貨價高過售價)情況成行成市。經銷商為咗完成任務,只好咬緊牙關賣車,自吞損失。更慘係,6月起,多間銀行陸續收緊汽車貸款,搞到即使客人批到貸款都攞唔到車,訂單唔單止冇增加,仲大量流失。
同時,銀行對經銷商嘅返利政策都大幅削減,某啲品牌降幅高達11%,即係以往靠「高息高返」頂住場面嘅做法都玩唔落去,銷情自然雪上加霜。經銷商反映,宜家店內人流大跌,成交率更比以前少咗三成,直言:「人唔多、車又多,賣一部蝕一部。」
4間商會促請車廠停止「一刀切」設定銷量目標,應該根據各區實際銷量訂返合理批售計劃,唔好再強制搭售配件,畀返經銷商自主經營空間。同時建議成立價格預警機制,防止跨區銷售同惡性削價,對蝕本車型應該提供專項補貼同清貨支援。
佢哋強調,希望可以同整車廠商共同建立一個「政府引導、行業協調、廠商共贏」嘅新型合作模式,透過區域協作平台分擔風險、共享利潤,提升長三角車市嘅整體競爭力。根據《經濟觀察報》報道,引述汽車流通協會數據,截至2024年,全國已經有4,419間汽車4S店退場,係自2021年以來首次錄得負增長,反映汽車經銷行業正經歷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