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多間本地傳媒機構同新聞工作者被稅務局追查,有人被指「短報收入」,要繳交高額預繳稅款。根據香港記者協會透露,事件涉及範圍頗廣,至少有八間媒體平台同超過二十名記者或佢哋家屬收到稅局通知。當中有人被要求預繳總數約七十萬蚊嘅暫繳稅款,就算有啲人申請暫緩,最終都要畀返約三十萬。被查人士包括現任或前任媒體負責人、董事、股東、自由記者同家人。稅務局估算出嚟嘅薪俸稅、利得稅同差餉總差額高達一百萬蚊,實際預繳稅款大概九萬。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27日)出席行會前就事件回應,強調稅務局係依法辦事,查稅同評稅係佢哋嘅職責所在。佢話,「準時報稅、準時交稅」係每個市民嘅法律責任,逃稅係違法行為,最重可以坐監三年。佢重申,無論係記者定其他行業人士,都無特權可以逃稅。
針對外界關注今次查稅行動涉及多名記協成員同獨立媒體員工,李家超冇正面回應,但就批評有團體試圖「姑息助長成員犯法逃稅」,甚至企圖向政府施壓,直言「只會自曝其醜」。佢冇講明係邊個團體,但話「唔論係專業定非專業團體,甚至係假扮專業團體」,都應該譴責違法行為,如果選擇縱容,只會令自己冇公信力。
李家超又話,「真正嘅專業團體」應該提升行業水平,對有成員涉及違法行為,要嚴正譴責同要求改善,而唔係包庇。
對此,記協主席鄭嘉如喺傍晚回應,批評李家超嘅講法係「未審先判、先罰後審」,話政府對納稅人不公平。佢強調,記協質疑嘅唔係要唔要交稅,而係質疑稅務局審查程序係咪合理。佢話,特首公然講被審核人士係「逃稅」或「犯法」,係對當事人不公,亦無視咗法治精神。
鄭嘉如又引述《彭博》喺記協開記者會翌日發表嘅報道,話德勤中國高層透露,近年因稅務審核而搵幫手嘅私募基金同創投公司數量急升。佢質疑,如果政府話呢啲查稅行動係既定程序同一視同仁,咁未來嚟香港開基金或資產管理業務嘅公司,會唔會都被定性為逃稅者?會唔會又被要求預繳高過實際幾倍嘅估算稅款?
佢最後重申,依家唔少被查人士根本未收到清楚嘅解釋,稅局又無提供估算依據或反對機制,搞到整個業界都好有壓力,感到唔安。記協促請政府交代清楚稅務審查嘅標準同程序,回應公眾疑慮。